1. 首先确认时长:83分钟,实际正片78分钟左右。对于任何玩情感流的青春电影而言,太短了,很容易让观众情绪跟不上剧中角色的情绪而产生割裂感。 参考一下比较同质的青春文艺感情戏的时长: 声之形——129分钟; “胰脏”——108分钟; “朝花夕誓”——115分钟; 你的名字——106分钟; “天空之蓝”——108分钟; “猫面具”——104分钟; 乔西的虎与鱼——99分钟; 让我聆听爱的歌声——108分钟; “烟花”——90分钟 虽然太长的不一定屌,但是短的容易出问题。尤其是这种青春文艺片,剧中男的女的多少都要沾点什么毛病,不然没法制造剧情冲突刻画人物也就没办法讲感情戏,毕竟总不可能拿80分钟的时长给你拍成“乡村爱情”,所以男女主势必要光速摩擦火速升温极速互爱,但一般观众是不太可能迅速get到角色短时间内升温的点在哪里,尤其是没什么想象力又不浪漫的成年人:“这个隧道怎么实现愿望的?”,“女主一开始凭什么这么拽?”,“怎么不试一试开个载具进去?”,“隧道里短信发不出去凭什么后来又发出去了?”,“假人们,女主浪费这么久时间拿个破壁伞等男主,纯纯的浪费青春啊”。怎么问得出这些问题来的我也不知道,反正你就说问得对不对吧。 “如何在有限的时长下尽可能合理得完成一部有原作的电影”,这是专业人士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即使是对此类题材的剧情十分宽容的我,也很难不发出疑问:每个情节之间跳这么快真的合适嘛?由于没有看过原作小说,我并不清楚原作的文字是怎么推进剧情的,但我相信能被改电影的原作小说多少是有点东西的,不至于这么赶着男女主推剧情吧。并且,有些转折低能到属于是“屁股一扭我就知道要拉什么屎”的程度,看到男主父亲想续弦那里,后边剧情基本上全都能给猜完了。 2. 电影好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关于设定,“时间流速不同”这一点比起单纯的“回到过去”、“灵魂穿越”之类的稍微好那么一点;用短信互动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点,想象一下,明明一开始只是随便和她互换了联系方式,然后机缘巧合下必须要和她用短信交流,最后渐渐发展成了“每天会小小的期待一下短信内容”的那种过程。关于女主,我比较喜欢她的一些动作的特写,一些特定角度的细节动作,一些足部的镜头等等,关于男主,我比较喜欢他的随身听,中二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苦大仇深脸以及略显幼稚的意气用事。关于场景,姑且也能算他半个新海诚。关于男女主的互动场景,我喜欢的情节只有两处:“两人第一次在隧道相遇”,以及,“在站台上重演借雨伞的场景”。其余的什么《水族馆》、《来我家吗?》、《烟火大会》、《六个半小时的亲吻》等剧情单纯是看得多了也就脱敏了。 3. 平心而论,如果是高中的我也许会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如同15年前我第一次看秒五的时候,毕竟高中生嘛,喜欢一点“青春伤痛”“无病呻吟”“文艺浪漫”的感觉也无可厚非,况且还是和美少女一起探索时空隧道最后美少女还等着和你在一起的结局,高中的我肯定一边捂着眼流眼泪一边写一些纪念电影剧情的唯美“观后感”。但是,我现在已经是个老东西了,拿这种东西来骗来偷袭实在是没意思,因为我已经知道有很多作品好的情绪递进和情节铺垫不是这样的,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也不是这样演的。此外,“等待换来了宝贵的重逢,坚持得到了幸福的结局”这种事情正因为在现实里很难发生,所以才只能在文艺作品里被构建出来让大家觉得这好像是件很浪漫很感动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