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资本积累:人生潜能的发掘与创造(全文在线阅读) > 以人为师,承认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导致麻烦。唯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诱使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
在鼓励年轻人如何学习时,拿破仑·希尔认为:任何一个强者都有一条决窍,那就是“以人为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掘自我的潜力,所有的强者几乎没有傲慢的特性,他们仅仅比一般人更谦和谨慎。
苏格拉底不只一次地对他的门徒说:
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
你绝对没有苏格拉底聪明,因此你最好不要再指责人们有什么错,也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因为你的观点也并非完全正确。如果你认为有些人的话不对——错,就算你确信他说错了——你最好还是这样讲:“啊,慢着,我有另一种想法,不知对不对。假如我错了的话,希望你们纠正我。让我们共同来看看这件事。”
我想象这样的话:“我可能不对,让我们共同来看看这件事”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会反对你说“我可能不对,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
拿破仑·希尔的一位学员哈洛·雷恩克是这样处理顾客纠纷的,他是道奇汽车在蒙大拿州的代理商。他在报告时说,汽车市场目前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在处理顾客投诉案件时,你如果显得冷漠无情,这就很容易引起愤怒,甚至做不成生意,或造成许多不快。
他对班上的其他学员说:“后来我想清楚了,这样确实无济于事,后来便改变了做事的办法。我转而向顾客这么说:‘我们公司犯了不少错误,我实在深以为憾。请把你碰到的情况告诉我。’”
“这样显然消除了顾客的敌意。情绪一放松,顾客在处理事情的过程当中就容易讲道理了。许多顾客对我的谅解态度表示感谢,其中两个人甚至后来还带来自己的朋友买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我们很需要这样的顾客。而我尊重顾客的意见,对待顾客周到有礼,都是赢得竞争的本钱。”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书中写道:
如果了解别人的想法,你会获益很大。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别人吗?我想是的。我们对许多“陈述”的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估量”或“评断”,而不是去“了解”。每当有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或是信念时,我们通常即刻作出的反应是:“这是对的”、“这好蠢”、“这是不正常的”、“那毫无道理”、“那是错的”、“那个不好”。我们很少要自己去了解陈述者话中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请了一位室内装潢师设计家中的窗帘。等账单送来时,价钱让吓了他一跳。
隔了几天,有个朋友来访看到了那些窗帘。她问起价钱,然后以夸张的态度宣称:“什么?别吓人!我想你是受骗了!”
拿破仑·希尔想她说得不错。但很少有人听得到他人讲出这种真话、这样的宣判。于是,拿破仑·希尔为自己辩解,提出便宜非好货等道理。
第二天,另一个朋友来访,对那些窗帘赞不绝口,还说希望她也能买得起这种漂亮的货色。拿破仑·希尔的反应与前一天截然不同:“啊,老实说,我也差点付不起。我买贵了,真后悔没先问好价钱。”
当你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私下承认。当然,假如别人的态度温和一些,或显得有些技巧,你也会向他们认错,甚至自认为坦白、心胸宽大。但是,假如对方有意让你难堪,情况又不同了。
拿破仑·希尔现在确信,一个人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再好的意见也不会被人接受,甚至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你剥夺了别人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讨论中最不受欢迎的一部分。
有人曾问马丁·路德·金为何身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却倾向于白人空军将领丹尼尔·詹姆士,而非黑人高级官员。马丁·路德·金博士回答:“我以别人的原则去判断他们,而非用我的原则。”
同样的,罗伯特·李将军有次同南方联邦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谈麾下的一名军官。李将军对其称赞有加。另一位军官很诧异,他问李将军:“难道你不知道那个人无时不在攻击你、诽谤你吗?”“我知道。”李将军回答,“不过总统是问我对他的看法,不是问他对我的看法。”
别与顾客、配偶或敌人发生冲突。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别惹他们动怒,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也得运用一点技巧。所以,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取彼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