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看完「流浪地球」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的是:中国科幻,成了! 当时的我天真的以为未来中国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科幻大作~ 结果没想到四年过去了,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只有《流浪地球》系列和作为一匹黑马杀入场的剧版《三体》。 好消息:中国科幻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作品 坏消息:中国科幻能打的还是只有大刘 《三体》的事情先放到一边,今天还是先来写写「流浪地球」的叨叨叨~ 「壹|中式科幻特有的浪漫」其实标题用的并不准确,应该说是大刘式科幻特有的浪漫才更贴切一些。 大刘的作品其实大多都是很大气很超脱的,他的作品每一次读起来都让我觉得他好像是自己宇宙的上帝,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观察着人类的行迹,但他的作品同样是植根于现实的,所以虽然大刘的想象天马行空,可作品读起来却从来不会让人感觉虚妄,而是有一种踏实感。每一次重读大刘的作品,我都会有或多或少新的感悟与思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重读,都能感知到新的观点新的认知。 《流浪地球》小说篇幅不长,但2w多字的小说却贡献了一个庞大的有无限创作可能的世界观。小说就是典型的大刘式浪漫,「带着家园流浪蓝天」是区分于美式科幻的所在,中国人在遇见危机时从来都不会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作为首要选择,我们会拼尽全力守护住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会尽自己所能捍卫自己的家园。「力与我们同在」,我们的「力」来自于我们脚下的沃土。我们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大地给予我们劈鸿蒙,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我们是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只要不脱离土地,我们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力。在《三体》中表现为人类宁可玉石俱焚也要反对逃亡宇宙,在《超新星纪元》中表现为孩子中国领导人面对“交换国土”时的深思熟虑,在《乡村教师》中表现为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薪火相传,在《流浪地球》中则表现为我们倾尽所有建造「上帝的喷灯」行星发动机,只为能让最多的人活下来,让地球能够与我们一起活下来。 “上帝的喷灯”行星发动机电影版《流浪地球》对此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是第一部中在行星发动机过载停转时「不计后果,不计代价」而义无反顾开展饱和式救援的无数运载小队;是面对几乎已经湮灭所有希望时拼尽全力披荆斩棘地想出点燃木星,在每一个平凡的身影的努力下一同拯救地球的热忱;是第二部中提出「移山计划」,面对不公平时说出「危难当前,唯有责任」的以周喆直老师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官,是面对月球危机时选择无条件开放地下城让所有境内公民进入地下城的中国政府,是面临月球无法引爆的困境时自愿出列引爆核弹牺牲自己炸毁月球的五十岁老航天人。在中式科幻中,贯穿始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展现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每个人都是延续人类文明的英雄,不同于美式科幻更强调个人的力量,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所蕴含的思想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却道海棠依旧「贰|爱是穿越一切的力量」「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必将铭刻于星空之下」,「这一漫长而恢宏的宇宙移民计划,史称“流浪地球”计划」,「无论流浪地球计划最终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这许许多多的台词不仅是写给《流浪地球》的,也是写给所有主创者的,回想四年前,第一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人相信中国人能拍好科幻片,「太空战狼」「圈快钱」之类的嘘声不绝于耳,我自己当年也在质疑,一个以前拍青春校园片的导演为什么要来糟蹋本来就岌岌可危的中国科幻的名声? 这种打脸请越多越好!!看《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时,我了解到郭帆导演的科幻电影梦,「你们一定得学会看字幕,因为十年后你们的电影院中将有很多很多的中国电影」郭导在美国派拉蒙访问交流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再接着就是接受中影邀请改编「流浪地球」IP,用五年时间连拖带拽地磨砺第一部《流浪地球》的故事了。 大刘老师与郭·赛博魅魔·科幻妲己·化缘大师·空手套战狼·中国电影工业之父(既定)·帆导演的合影刚开始的主创团队可真的只是一个简陋的草台班子,郭导倾尽所有,忽悠来了自己北漂时期的好友龚格尔,连哄带骗地凑齐了最初的主创。资金不够,龚格尔连带配音做群演地“养家糊口”;没钱买设备,摄影师自己买了设备租给剧组来用;凑不齐拍摄用的宇航服,跑去隔壁片场借宁浩导演《疯狂的外星人》的(补一嘴《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大刘的《乡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