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多少类似这样的设定,一个底级阶层打倒上流阶层的故事,不管是不是爱情,白富美最终爱上了穷小子的故事谁都爱看,如果白富美都嫁给了高富帅,让我们这边买票入场看电影的人们还有什么奔头呢。我们其实看过了太多太多类似的故事,不管其表层套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外壳,其内里的底层逻辑,都是同样的阶层痛点。 这部片子来看,钟家以及钟家带出来的整个政商体系,包括司法、警队、银行、医疗,甚至是泰国的皇室,这一整个体系代表了整一个上流社会在香港社会的映射,而曾洁儿以及她身边那少许薄弱的力量,则代表着底层阶层的映射。从这个观点来看,这部片子其本质依旧是底层的逆袭最终战胜了上层的层层封锁与压榨,而这种所谓的正义,看起来是如此悲凉与屈辱,这终究还是拍给底层人民看的,所以它将阶层间的痛点按住,轻轻地用力,我们似乎就感觉挺舒适了。从逻辑上来推演,许多事情发生得太符合大众审美的愉悦,在我看来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 逻辑悖论比如谢君豪饰演的金大状在最后的庭审阶段突然反水,这一段看起来其实很爽,很舒服,那是钟家以及钟家所代表的整一个派系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所以连本来应该帮助他们的律师最终也选择了良知——但是这种良知,仅仅只是符合大众审美的良知,整个过程,也仅仅只是为了让普罗大众愉悦而推进罢了。真实的世界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低,低于百分之零点零零一,按林凉水的话说,不是百分之百。 又比如王敏德饰演的董卫国,他作为钟氏集团的大法律顾问,并且资深的退休大律师,在法庭作证阶段所呈堂的种种居高临下的说辞,最终把钟家与陪审团放到了一个对立面,甚至他说的许多话,不应该是一句资深的大律师应该说出来的话,但是,他依旧说了。在我看来,这其实并不符合这个人物最基本的人设。但是他又似乎必须这么说,因为只有这么说,只有事态如此发展,普罗大众才会喜欢看,这部片子才会好看,看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爽,然后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 类似的,其实挺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就是说,这部片子其实没有办法用很严谨的逻辑去看它,很多地方,它就是为了让大众感觉到舒服,并且这方面它其实做得很成功。 如果残酷点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在想,如果残酷点,这个故事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钟家如果真如林凉水所说是那么恐怖的一个神级的存在,如果董卫国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一切都在规则之内做安全的操作,只要确保在什么时候有个什么样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想一想,整个故事的发展会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去走呢。 不敢想象,对吧,或者我们用逻辑推理能完全想象得出来。曾洁儿如果不上诉,一开始可能只是疏忽照顾儿童,但是一上诉,成了误杀,然后再上诉又成了谋杀……如果一切真如钟家以及董卫国的谋划那般,他们其实找不到任何出路,最终的事态发展,只能朝着钟家所期望的那个方向去走。 曾洁儿会从十七年的刑罚改成终身监禁,可能最后她自己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在喝醉了酒之后失手做了什么事……林凉水不会得到救赎,也救赎不了任何人……这的确很残酷,但是现实生活中,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会不会都是这样发生呢,剩下那百分之一,便被拍成了电影,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过了太多的残酷,所以反而在电影里,我们需要一些相对温情的希望,来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拍成那样一个故事,可能没有人会喜欢看,包括钟家他们自己复盘可能都不会喜欢看到这样的故事,对他们来说,这仅仅只是一段需要被永远埋藏永远不被提起的可耻回忆罢了。 试想一下,连唯一得利的钟家都不喜欢看的一个故事,普罗大众又如何会喜欢看呢。 末林凉水的大段诡辩,在我看来只能称之为诡辩,看起来像极了黄子华在做栋笃笑,基于对子华的偏爱以及这么许多年《栋笃笑》的死忠粉,其实我看得相当过瘾,并且因为是子华独家,所以不管怎样请一定要看粤语原声的版本,我看了一小段国语版本,实在很辣耳朵。 或许,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就随大众去喜欢它,又有何不可呢。在最近看的港片中,这一部算是一部港味十足且相对讨喜的电影了,至少底层打倒权贵,你会看得十分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