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用一种对于大情节电影分析的方式审视这部片子。 它带给我有趣的地方相当多。在观看中很多次截图来细细品味有意思的对白。 对白方面,首先我觉得和大家产生共鸣的就是女主和男主躺在床上讨论威廉福克纳的《野棕榈》里的那句话:悲伤和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男主虽然半听半挑逗女主,但是他的回答我觉得很深刻,他说悲伤(grief)是一种妥协(compromise)。以现在的我看来,很难得出什么经验性的论断,但我个人觉得会对我人生产生一定的辩证想法延伸吧。以后有机会补录! 再者是采访一个有名气的男人,他的回答妙语连珠,很幽默。谈及到里尔克观点的时候,他说里是伟大的诗人所以怎么说都对(当时会心一笑)。一方面想来确实是这个样子,另一方面很容易想到之前提及的福克纳,让我感觉到文学推之电影的魅力。 而作为法国电影,被采访的男人提到美国女人控制男人,但法国女人却不是这样的时候,着实是笑了堪称“地域笑话”。 精彩的对白还有很多,暂时不一一赘述。第二点让我觉得大为震撼的是跳接的使用。 因为在之前看过达内兄弟的《罗塞塔》,里面当罗塞塔进车间洗澡又出来的时候使用了跳切。当时跳切转场其实是相似性转场,而对比精疲力竭,跳切可以说是胡作非为。有几处跳切是乐曲不断而画面断,在车上的多个片段是如此。在一小个片段里多帧多跳也是新奇。但纵览全片的跳切如果对比起最近二三十年的出现跳接镜头的片(个人阅片量来说),我觉得略有青涩,但是作为开创意义绝对牛逼。 第三点是对爱情的探讨。 从剧本设置上看,男主杀人只是一个不得已推动情节的引子。所谓犯罪片其实在我看来更像是拿着犯罪的壳去讲关于爱情的探讨。 一开始男主和黑发女人的一系列场景让我不知所云,到后续才知道他俩原来是夫妻。男主和茜宝的对话令人玩味,关于多人运动与爱情的讨论,关于杀人犯和他爱人(情人)之间的戏剧冲突等等很有意思。 最后男主被茜宝揭发,以及男主的因“精疲力竭”而放弃逃走,放弃“队友”给他准备的车和枪,被警员打到腰部而在公路上踉踉跄跄向远处走的场景,很诗意。几个警员拿着几把枪,不打屁股不打头颅,偏偏让他这样诗意地走向弥留之际。我觉得这个画面是本片最棒的,没有之一。 而最后男主瘫倒在地上,对女主张嘴的“唇语”,好像是“I LOVE YOU”,但又隐隐和前面他俩在床上嬉戏时的对话照应。最后creep也是和前面被采访者提到的creep构成了一个call back吧(有一说一感觉没候麦写的派翠克那个本有意思)。 很难具体说对爱情的探讨的实际论断是什么,但就像听了一首小曲,喝了一杯红酒一样,蕴其神。 看到最后女主的表情结束的时候,我意识到茜宝是一个演技多么精湛的好演员,而且美得无与伦比。结合她的短暂的人生经历,突然发现她真的似乎是一个很性情很温柔而脆弱的可爱的人。salute! 最后标题似乎也是我最近的人生课题吧。虽然说是选择虚无,但是作为一个悲观倾向的理想主义者,哪有二选一的权利和本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