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相似(2)
第六、流散到国门之外的中国人的命运与流散中的犹太人更是惊人地相似。他们都顽强坚持着自己扎眼的民族特征,很难与当地文化顺利融合,往往抱团扎堆,形成唐人街或者犹太社区。他们表现出特殊的经商才华,迅速成为当地的富有阶级,又往往都会成为侨居国社会矛盾的替罪羊,时不时遭到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
在全世界范围内,相去遥远又有着如此多相似之处的一对民族,仅此一例。
鲜明的反差
不过,两个民族的不同也十分刺眼。
虽然同样都是极其好学、并且被认为是智商最高的两个民族,但是到今天为止,占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大陆中国人还没有得过一项诺贝尔奖。相反,从1901到2001年,世界上共有152位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占获奖总数的22?35%。而其总人口,在全世界不过占三百分之一。
近代以来,中国人除了杂交水稻外,在科学技术领域没有取得过一项有世界影响的成就。而许多关乎人类命运的伟大发明都诞生于犹太人之手:光速是犹太人测出来的,人类的四种血型是犹太人发现的,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机制由犹太人揭示,“夸克”这个词是犹太人告诉世界的,原子弹、氢弹等都是犹太人发明的……甚至*罩、避孕药、牛仔裤这些影响着当今世界每一个人的产品,发明权都属于犹太人。如果没有犹太人,当今世界是什么样子,令人难以想象。
虽然中国人的经商才能举世闻名,并被认为毫不逊色于犹太人,但是近代以来,还没有中国大陆人占据过世界富豪排行榜的前列。而据《福布斯》杂志排行,最富有的40大富豪中有45%是犹太人;占美国人数不到3%的犹太人却操纵了美国70%以上的财富。
耶路撒冷
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从古代的高峰迅速跌落,陷入被动挨打的窘境,一度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每个炎黄子孙的梦想。然而,在西方文明的严峻挑战面前,中华民族的反应显得过于迟钝,在接受现代文化的路上走得跌跌撞撞,多灾多难。到现在为止,虽然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人均GDP,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
大约在中国人喊出“自强”口号的同时,1860年代,犹太人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他们建立了以色列国,迅速实现了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个建立在政治上十分落后的中东地区的小国一再创造出让世人惊叹的奇迹:
他们在中东地区这个“民主的沙漠”中成功地建立起了现代民主政治,并且凭借这套政治体制获得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动员力。新生的弱小以色列,竟然能连续六次击败比它强大得多的阿拉伯联军,在枪口下的沙漠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成为“袖珍超级大国”。一个地狭人稀、战事不断的中东小国,却以GDP总值超1200亿美元、人均GDP约1.8万美元的成就,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为什么有着那么多相似之处的两个古老民族近代以来的发展曲线呈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文明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明显的规律:越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物种就越停留在原始阶段。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的分离很早,一直在孤立状态中发展,因而保留了许多原始动植物,包括哺乳动物中最低级的单孔目动物,比如鸭嘴兽和针鼹,它们像鸟一样产卵,却和哺乳动物一样用母乳来哺育孵化出来的小兽,这一矛盾的特性加大了它们哺育期的生存危险,导致他们在其他地方早就消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只有在澳大利亚,因为缺少天敌,这些进化不彻底的奇特物种才得以幸存至今。
而文明的进化也一样如此。在人类社会中,文明发展水平最低的是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他们与其他大陆完全隔绝达30000年之久。几十年前,他们的文明还全都停留在食物采集阶段,茹毛饮血。比他们强一些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在15000年前脱离亚洲群体,迁入美洲,继承自亚洲人类的文明基因促使他们部分脱离了原始阶段,在墨西哥、中美和秘鲁也发展起给人印象深刻的文明。不过由于他们从15000年前开始,一直处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印第安文明发展缺乏后劲,达到的水平完全不能与欧亚大陆相比的。欧洲人一旦踏上这片大陆,他们迅速面临末日。
比印第安人文明程度更高一些的是非洲文明。非洲的一部分由于与世隔绝,和澳洲一样处于原始阶段,而另一部分由于通过地中海和中东与欧亚大陆一直保持着断断续续的交往,所以从欧亚大陆学到了部分农业、炼铁技术,得以建立起了一些较大的古代帝国,实现了比美洲更高级的政治统合。
人类社会文明的核心无疑是欧亚大陆。“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心脏地区。……人类最先进、最持久的文明就是在那里发展起来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确实,在古代,这片大陆占地球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却占了人类的十分之九。人类几乎所有顶级的文明成就,都出现在这片大陆上。
人类文明发展的这种阶梯结构一目了然地说明了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的关系。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说: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欧亚大陆上的居民显然拥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最优越条件。广袤的草原把亚洲和欧洲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说,欧亚大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交流史、竞争史、冲突史、战争史、融合史。这个大陆的各个民族几千年来通过战争、商业、爱情和外交使节,在相互毁灭、杀戮、欺凌、通婚和交换的同时,也深深地相互汲取,相互影响,相互撞击,由此造成了文明在几千年中一直高速演变和发展。
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犹太文明。
颠沛流离中的开放与坚守(1)
犹太文明的发端,得益于地理环境。
《圣经》把犹太人的故乡迦南地描绘成“流着奶与蜜的土地”。而事实上,迦南的富饶仅仅是与沙漠对比的结果。迦南面积狭小,地形复杂,水量不足,耕地和牧场的数量极为有限,绝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片土地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开放性。它处于地中海边,是三大洲的交汇之地,在地图上很难找到一块土地比它与外界交流更方便的了。“从历史的角度看,犹太民族恐怕是历史交往最频繁的民族。远古时代,他们与西亚地区的迦南人、亚述人、腓力基人、巴比伦人等广泛交往。”(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定居了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是他们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他们建造了高大辉煌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向世界奉献出了《圣经》,出现了大卫王和所罗门王这样伟大的人物。这是犹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从很早开始,犹太文明的发展就与它被欺凌、被压迫、被征服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上帝的意旨是奇妙的。民族征服在给犹太人带来沉重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文明基因。“此后,犹太人作为被征服者又与希腊、罗马文化有了交往。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和扬弃,最终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一起,孕育了基督教文化。”(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
在这个黄金时代之后,犹太历史进入了漫长的黑夜,被驱逐、被欺凌、被屠杀成了这个民族生活的常态。在罗马人统治了巴勒斯坦之后,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被全部摧毁,并且被用犁铧翻耕成平地。他们如同一盆被打翻的水,流向四面八方:向东流亡到了印度和伊朗,向西流到了英国和意大利,向南流到了炎热的非洲,向北流到了寒冷的高加索。
两千年里,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两千年间,因为坚守独特的宗教,他们在世界许多地方都遭受着无穷无尽的歧视和迫害。他们的命运还不如乞丐。大公和国王们为了繁荣本地经济,往往允许犹太人在自己境内住上一段时间。然而,就在犹太人给国王们创造了许多财富之后,就被一道突如其来的命令驱逐出境,并且不许携带任何财产。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规律。1182年,法国国王宣布驱逐境内所有犹太人,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但过了不久,他发现自己的主要税收来源断了,于是大发宏恩,令犹太人返回。英国也在1253年宣布,除了少数王室仆人外,所有的犹太人都必须离开英格兰和威尔士,不过他们的财产却不许带走。在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犹太人受到的大规模集体驱逐达到三十四次。即使某地的统治者大开宏恩,允许他们较长时间定居,也会把他们像麻疯病人一样隔离在“隔都”之内,给他们佩戴上污辱性的徽标,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违者将被处以死刑。一个戴有徽标的犹太人随时都会受到人们的污辱,只能低眉垂首,低声下气,而且常常成为污物、石头和唾沫的袭击对象。如果过马路时听到一位基督徒对他喊道‘犹太人,向我致敬”,那么这个犹太人必须脱帽致意。更为悲惨的是,一旦居住地出现了什么社会矛盾和问题,他们往往被当成替罪羊,遭到大面积的抢劫和屠杀。在近代之前,犹太民族的命运一直是一条滑落曲线。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这个民族居然奇迹般在生存了下来。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犹太文明和中国文明一样,本来在一千年的定居中形成了极强的保守性,有人甚至说“犹太民族的所有倾向都是保守的”。如果没有环境的变化,犹太民族势必会走向自骄自大和自我封闭,然而命运却强制他们与陌生的异族交往,去适应、接受和学习异质文化。“大流散把他们卷入了一种强制性的历史交往之中。……这种特殊的历史遭际,使犹太人的交往活动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来说都远远超越了其他民族”。(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之后,许多犹太人随着阿拉伯人来到了西班牙,从8世纪到13世纪,犹太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在地中海区域,特别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交融与结合,孕育了塞法尔迪文化。它不仅发展了犹太宗教,哲学及文学,而且也滋润了8到13世纪还相当贫瘠的欧洲文化土地。后来随着犹太人向东逃亡,犹太文化与日耳曼及斯拉夫文明的交融又产生了犹太文化的又一分支:意第绪文化。在犹太文明史上,意义最深远的一次文化融合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犹太启蒙运动”。在摩西·门德尔松的号召下,大批犹太人勇敢地冲破一些僵化的“犹太传统”,“冲破隔都的禁锢”,在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同时,又全方位吸收欧洲启蒙运动的文化成果,把自己“改造成真正的欧洲人”,使犹太民族完成了从中世纪民族到现代民族的化蝶之旅,催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近现代以来,犹太人大批流入美国,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交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正是广泛的历史交往才使犹太人承担起了‘中介性客民’的社会角色,才使犹太文化具有了边际性特征,才使犹太民族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在广泛交游中,犹太人形成了一般民族没有的世界性眼光和雄大气魄。
颠沛流离中的开放与坚守(2)
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
波兰犹太思想家多伊彻说:作为犹太人,他们的“超前”优势恰恰在于生活在不同文明,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交界线上,他们诞生和成长在不同时代的交替点上。他们的思想成长在最为扑朔迷离的相互沟通,相互滋养的文化影响之中,他们生活在他们所居住的国家的隐蔽处和偏僻角落。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既在其社会之中又超然其外,既属于它而又超乎它。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创造了超越其社会,超越其国家,也超越其时代和同代人之上的思想,才使得他们的精神能遨游在宽阔的地平线上,遨游向遥远的未来。(转引自张倩红:《犹太文化的现代化》)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反面。文化融合带来的往往是文化独特性的消亡。历史上,有多少民族,因为在文化交往中的策略失误,走上了一条由同化到消亡的衰败之路。犹太文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阴差阳错地把握住了文化的“闭合性”与“开放性”的最佳尺度。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两千年,互不通声息,但是不论在非洲高原,还是英国小镇,犹太人每天都念着同样的祈祷词,都同样行着割礼,守着安息日,一丝不苟地捍卫着大卫王时代留下来的古老习俗。正是因为坚守了这样的文化根基,保持了清醒的文化独立意识,犹太文明才得以在强烈的文化撞击中没有被击碎,在几千年颠沛流离中没有被毁灭。
说来令人叹息,促使犹太民族保持民族特性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对他们的拒绝。正是从罗马时期即已形成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成了锤炼犹太人民族意识,强化犹太人民族精神的强化剂。许多流散到异国他乡的犹太人一开始真诚地想融入当地文化中去,成为所在国的一员。然而,他们遇到的几乎无一例外是粗暴的排斥和冷酷的拒绝。在哈斯卡拉时代,一些犹太人急于融入社会主流,他们放弃了犹太人视为生命的犹太教,主动改信了基督教,然而,他们所得到的仍然是社会的猜疑和轻视,仍然视他们为“外来人”和“不可信者”。排犹主义时刻提醒犹太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犹太人看来,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就是对那些迫害自己的人最好的反抗。“犹太民族这一与众不同的反抗形式,使他们在肉体上受迫害时,善于从精神方面保护自己。在物质生活艰辛困顿时,努力保持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越是受到压抑,就越是寻求精神上的奋扬和超越……”(徐新:《反犹主义解析》)虽然饱经磨难,这个民族的精气神也没垮,犹太人一直认为,这种悲惨的命运是上帝对他们的考验。他们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乐观和自信,相信上帝会信守对这个民族许下的诺言,让这个民族最终回到“流着蜜和奶”的巴勒斯坦,使这个古老民族再次繁荣。一千多年里,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祈祷词中都有这样一句:“明年在耶路撒冷”。
从一方面看,犹太民族的命运的不幸,人类史上罕有其匹;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又得天独厚。失去了地域疆界的犹太民族成功地把守了自己的文化疆界。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中,犹太人始终处于既冲突又吸纳,既分裂又融合的关系,精神上始终保持着紧张和警惕,意志力不断受到锤炼,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犹太文化成为一种真正具有世界性特质的贯通东西,融会古今的文化体系。
天道好还,否极泰来。经过两千年的锤炼和考验,犹太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另一个黄金时代。从近代开始,这个一直在灰暗的命运中苦苦挣扎的民族突然迸发了惊人的活力,喷发出炫目的光彩。古老的犹太文明与西方文明经过一千多年痛苦的交织融合,终于在此时结出了远远超乎人们想象的丰硕果实。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