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个戏院内有一千个座位,你坐在十五排七号,但你却一直羡慕第七排十五号的位置,结果整个演出的过程,你始终把注意力放在位子的好坏,你还有时间去欣赏舞台上的表演吗?
34. 证明自己
弟子问:“为什么大多数的人总是不断追求,希望越多越好?”
大师说:“为了证明自己。”
弟子又问:“证明自己什么?”
大师笑答:“证明自己内心匮乏。”
许多人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某件事物,只因为他们未曾真正相信过。
有些人必须不停的购买东西,只因他们内心深处,未曾真正拥有过。
一个希望出名、希望大家认识他,且时常被谈论的人,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
一个希望钱赚得越多越好的人,反而是内心最匮乏、最缺乏安全感的人。
说穿了!即是自己内心空虚、匮乏,没有安全感,因此只好再藉由外在的成就去证明自己。
35. 劝告
“为什么忠言逆耳?”弟子问。
“因为越需要听的人就越不喜欢听。”
“那到底该说还是不该说?”
“聪明的人无须劝告,愚蠢的人不会听你的劝告。”大师回道。
天底下最吃力不讨好的事,要算是去劝告别人了。因为劝告最不受欢迎,而且越需要它的人往往越排斥它。
小人因受批评而动怒,智者因接受指责而受益。所以不要去责备小人,以防他恨你;去责备智者,他反而会感激你。然而,越是愿意接受劝告的人往往就越不需要它。
*****苦恼与困忧*****
——心要能静,生活才能定,
“不计较”,是化解苦恼与困忧的唯一法则。
36. 自省
有位因涉案而被告的商人,忿忿不平地向大师诉苦,最后他问道:“大师啊!这个世界上有人没做过坏事吗?”
大师说:“没有。”
“那,为什么只处罚我呢?”
“因为你被抓到了。”
大师接着说:“如果无法做他人的典范,也别做别人血淋淋的教训。”
没有自觉的人,就不懂得自省;没有自省的人,就不懂得自律;没有自律的人,就很难反求诸己。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
的确,只有肯反省的人,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37. 放下问题
有个人提问一个问题,在大师未回答之前,他又急着问另一个问题。
大师笑着反问:“如果你紧抓着问题不放,你又如何能接收答案呢?”
“我不懂您的意思。”
大师指着桌上的杯子,解释说:“当你整个心都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时,就像一杯装满水的杯子,再也无法装下任何一滴水,不是吗?如果你不能先把自己的心空出来,就算给你再多的意见或解答,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门是开的,微风就会自己进来,你不用费心。
如果窗是开的,光亮就会自己进来,你不必费力。
同样地,如果你的心是开的,答案就会自己进来,你无须费神。
放下问题、卸下心结,那么,你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38. 当最好的朋友
一位女孩前来请示大师,要怎么才能确定某人是不是最适合的终生伴侣。
大师说:“妳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他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你就必须在做出承诺以前,再仔细地考虑,我真的要跟这个人共度馀生吗?”
“光是友谊,却没有吸引力,关系能维持吗?”
大师笑答:“如果连朋友都不是,关系才更难维持,不是吗?”
“嗯!”女孩同意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那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爱的关系历久不变?”
“还是友谊。”大师说:“把对方当成最好的朋友。”
不能同心,如何能同行;不能同行,又如何同患难、同欢乐、同分享,同度到白首?
套句法国作家安东尼古•圣艾斯培利所说的:“爱,不是由彼此的相互凝视,而是两个人一起向外看往同一个方向。”
有道是:“但得两心相照,无灯年月又何妨?”
39. 毋须强调
“为什么人们总爱吹嘘自己的长处,表现优越感?”弟子问。
“心虚,自夸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为什么?”
“如果你是太阳,你需要去说服别人你是光亮的吗?”大师说,“真相已经在那里。就好像一朵花开的时候,它的芬芳和美丽自然会散布开来,你毋须强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