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说话办事沉着稳健(3)

时间:2010-04-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和仁 点击:


  31.做事要讲求顺序


  一个生意人首先要知道的不是工作的细节,而是确定事情的大致方向与优先级。例如,应该先确认好哪些事项,才能开始进行后续的作业;哪些事情应该排在最后,以避免其他流程的变动而必须一再的重做;各项流程之间应如何协调与整合等等。
  一个生意人每天要面对许多工作,它们有的互相牵连,有的互不相关;有的很重要,有的不太重要;有的急需处理,有的不太紧急。但哪一件事情都不能不做好。如何统筹安排好这些工作,是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一系列以实现目标为依据的待办事项中,到底哪些事项应先着手处理?哪些事项应延后处理,甚至不予处理呢?
  任何工作都有它自身的运作规律,企业运作与行政事务一样,都有其固定的做法。聪明的工作人员总是根据这些规律寻找出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然后设计一套适合自己习惯的操作程序,帮助自己驾轻就熟地开展工作。
  譬如,上班规范。开门后先定格观察一下办公室内有无异样,如有异样,迅速锁门保护现场,等候同事相助。如无异样,则一路进去,左手拿什么,右手理什么。顺路顺手做进去,边做边想着另一些马上要做或刚发现要做的事的做法。就像纺织厂的挡车工那样迅速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明手快,干净利落。
  再譬如,用足我们的大脑。用心记住一切相关事物和信息,养成记笔记与迅速分门别类办理事务的习惯,如起草文件、打电话、打印文件、接待客户等等。在我们的大脑中迅速做出准确反应,并和原先已定妥的事儿归类,迅速重排顺序,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条件反射似的马上成为一个新的行动计划。
  没有顺序,很多希望都会落空。假定你正要买一幢房子,房地产代理商打电话过来说:“房子的主人同意你出的价钱,看来这笔交易稳成。”“太好了。”你说道。“是啊,这太好了。”对方回答到,然后电话就这样结束了。
  好,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就什么事情也没有完成,也许房地产代理商正等待你做下一步决定,而你却认为他应该采取下一步行动,结果便是僵持。反之,如果你问他:“下一步该怎么做?”或者他主动说:“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这么做。”那么你们便可以理顺事件的先后顺序。
  当然若真的是在买房子,或者处理其他重要的个人事情,你可能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但像下面这样的会议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会议达成一致意见,每个人都一致认为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并且就下一步采取的措施也达成了统一的意见,然后大家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会议室。
  但奇怪的是,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就是因为没有排列出事件的先后顺序,更糟糕的是由于没有人总结(最理想的是书面总结)会议所讨论出的结果,因此每个人都各自形成一套事件的先后顺序,这无疑使整个事件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
  在《商业七宗罪》中,作者爱琳·夏皮罗谈到了使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第一条“致命的罪恶”就是很多公司设定了一个远大目标,然而却很少关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正是我们所讨论的:如果没有事件的先后顺序,什么事情都完不成。
  此外,事件的先后顺序还是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简而言之,事件的先后顺序就是我们的计划,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合理的事件顺序是一个完美计划的基础。
  有的时候,也可以找出适用同一顺序的所有事件,借鉴同一个顺序模式来做。人们很多时候是在重复做相同的事件。举个例子说,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在公司的几个地方相继发生,而你或许也被牵涉其中。如果是这样,一旦发现了一个事件中的先后顺序,便可以把这个顺序应用到其他事件当中。
  对于安排工作顺序这个问题,麦肯锡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所谓“重要程度”,即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越不重要,它们越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的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麦肯锡,每个人都养成了“依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行事”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在开始每一项工作之前,总是习惯于先弄清楚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是次要的事,哪些是无足轻重的,而不管它们紧急与否。每一项工作都如此,每一大的工作都如此,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工作计划也是如此。
  人们习惯地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决定行事的优先次序,而不是首先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这种思维,他们经常把每日待处理的事区分为如下的三个层次:
  ——今天“必须”做的事(即最为紧迫的事)。
  ——今天“应该”做的事(即有点紧迫的事)。
  ——今天“可以”做的事(即最不紧迫的事)。
  但遗憾的是,在多数情况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愈不紧迫。比如向上级提出改进营运方式的建议、长远目标的规划、甚至个人的身体检查等,往往因其不紧迫而被那些“必须”做的事(诸如不停的电话、需要马上完成的报表)无限期地延迟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法宝是: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这也是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的精髓之一。
  运用这样的工作方法,常常使我们的工作变得相对简单,做起来得心应手。
 

  32.少说多听


  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瞧着金人金碧辉煌的模样,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个小国的使者同时还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金匠进行检查,称重量,看做工,可都没能区别出来。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么个小问题都答不出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里。插入第一个金人的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了;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沉默是金,语言是银。”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但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待别人说完,就想插嘴。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不但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来迁就你的意见,而且还让别人觉得你非常没有礼貌。你想,别人正有一大堆的话急于说出来,你却插一嘴,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听,并且鼓励他把意见完全说出来。
  有一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明白,应用这一方法究竟合算不合算。美国某汽车公司,需要采购车座上的绒垫,当时有三家商店分别派职员前去推销。其中两家商店所派的职员,都十分能言善辩。只有另外一家商店的职员,因为患病,讲不出话来。他到了汽车公司,沙哑着喉咙,很勉强地说:“我实在发不出声来,我们店中的商品,我只能写给你们看。”那家汽车公司的主任,一见他这种情形,便对他说:“你不必讲话了,你把商品拿出来,我们可以作出比较的!”于是他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结果,其他两家商店所派的善于辞令的职员,都空着手回去了,他却做成了这笔买卖。全部订货的总价格竟高达160万美元之多。这笔庞大的生意,简直是他毕生所梦想不到的。这是个特殊的例子,固然不能与一般的事例相提并论,但是这个事例却形象地说明:不开口的效果反而会胜过多说话。
  再比如,报纸上刊登了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信息,有一个人前去应聘。他事先打听到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一些过去的情形,一见面就对那位总经理说:“我十分荣幸能在这里工作,我更愿意追随您左右努力工作!因为我知道在十几年前,这个办公室里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职员,经过您的艰苦奋斗和努力经营,才能成就今天这样伟大的事业,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事啊!”
  那位经理本来对去应聘的人,大都瞧不上眼,所以应聘的人虽然络绎不绝,结果都扫兴而归。可是他这么一说,正中那位经理的下怀,引起了他的很大兴趣,于是就向他大讲自己的奋斗历史。
  那经理一谈起自己的成功史,就兴高采烈,眉飞色舞,那个人只是在旁边侧耳恭听,表示敬佩。谈了半晌,那经理也没有问他的学历、技能,就对坐在旁边的副经理说:“我看这位小伙子很不错,我们就定下要他吧。”这个位置,就在他倾听了经理的成功史后,稳稳地拿到手了!正如俗语所说的:“兵在精而不在多!”说话也是如此,不在说的多少,而在能说得恰如其分。
  人们都喜欢诉说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所以与人交往时,如果对别人有所求,只要使对方多诉说他最得意的事就行。法国大哲学家洛士佛科说:“与人谈话,如果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如果让对方说得比自己好,那就可以化敌为友了!”这句话真是说得一针见血!如果对方总是夸自己的长处,并陶醉其中,觉得自己像个伟人,那么你就不妨多谦逊一下,表示卑小无能,这样自然容易获得对方的同情与好感。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大都有一种“嫉强怜弱”的心理。
  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有时也可以获得实际的好处。美国文学家考勃因有一次与人打官司,对方律师知道他是一位史作家,准备大肆攻击一番,但他却特别谦逊地说:“徒有虚名,毫无实学。”他这样一说,反而使对方律师不好意思再攻击他了!可见谦虚一点,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个人知道的知识再多,也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即使活上一百岁,也仍然像朝露一样,百年以后,将会无人知晓。只要细细地想一下,你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多说自夸的必要。
  记住吧!要想获得别人的赞同,就必须自己少开口,让人家说话!说话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听人家说话,更非易事。
  司惠勃就是一个善于听人谈话的人,他经常专心致志地听人谈话,无论是一个工人还是一个百万富翁和他讲话,他总是洗耳恭听。美国的报业大王赫斯特也是一个善于听人讲话的人,当他和别人交谈而侧耳静听的时候,竟会像一个女子般娴静!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海约翰不但善于演讲,并且也善于倾听。这几位名人都是因为善于倾听别人谈话,从而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伍尔芙说:“诚意的关注,最能打动别人的心!”所以,有许多人以为要“多讲少听”,才是正当的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切记言多必失。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