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经常有这样的困境:我们能做的不多,我们可以改变的很少,能力的成长缺乏导引,成就的实现缺乏机会,工作不是一无是处,却又似鸡肋让人为难。
这样的困境让很多人如坐针毡,如处牢狱,总在想着,如何能够“越狱”呢?这样的情况在一些职业中比较集中,比如医生、军人、警察、海员、演员、地质勘探等,这些职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技术的追求,也满足了持续稳定的诉求,但另一方面,却又因为辛苦、压力、难以平衡家庭等原因,使得一些人难以持续多年,特别是在职业发展的前五年。
这不,医生来了。
医生的困境
医生护士是来找我做咨询的一类典型职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恐怕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看上去不错的白衣天使,或许不是孩子喜欢的行当。学医的人都有这样的尴尬:拼命学了好多年,继续做医生十分艰难,转行做别的?又没什么可能。
刘正光就是这样的情况,医学博士,医生三年,男生。学历高、职业好,别人很羡慕。但我听到的,都是他的抱怨:太辛苦了,医疗力量不足,总是各种加班,有时候有危急病人就要连轴转。原来以为可以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做做研究,现在看来,坐诊看病的时间都不够用。职业的回馈也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好,单纯看收入也还可以,与付出的劳动比起来,又像是廉价劳动力。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压力,面临尴尬的医患关系,还要在医疗潜规则与内心良知之间接受拷问。
“赵昂老师,我不要你告诉我如何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刘正光推了推眼镜,“在来找您咨询之前,我已经反复思考过了,只要能有一点办法,我就不会再做医生了。我自学了一些职业规划的知识,我自己清楚我的兴趣并不在做医生上,而且从这个职业里,也拿不到让我满意的回馈。”
顿了顿,刘正光像是非常坚决地说:“我来找您咨询,就是希望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顺利地切换出去。有没有可能性?如果真的不行,我就死心了。”
看上去,他似乎已经做了很多功课,那么,他此时的想法是什么呢?
“正光,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打算?希望我怎么帮你?”我探询道。
他果然有想法,马上回答道:“赵昂老师,我对职业的不满已经很久了,之前我做了很多测评,也访谈了很多人,大致上有了几个方向:比如做管理咨询,比如做医疗销售,或者做互联网医疗的创业。每种方向都是若隐若现,有希望,有前景,又有风险。而且,我好歹学医学了这么多年,如果完全放弃又觉得弃之可惜。我知道,与我能做到的总有差距,一落实到行动上,就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了。这可怎么办?”
陷入职业困境的人如入监狱。我们暂且不去分析原因,原因很复杂,教育、制度、社会,各方面的原因都有,我们只说现状和应对方案。现状是:对职业发展清晰而不满意,感觉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更多可能,同时又对工作之外的环境情况知之甚少,没能力、没胆量出去。工作,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监狱。
如何越狱呢?
适应还是第一步
“你为什么对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这么反感呢?”我并没有直接支招,而是问了一个触碰“雷区”的问题。
“没有意义嘛,我如果还能适应的话,也不会来咨询了。医生的业务,还有职场的那一套,我做得并不差。事实上,我做得很好,同事、领导、患者都是交口称赞的。”刘正光显得很自信。
“不喜欢这份工作了,你为什么还要做得这么好?”我继续挑战他的“雷区”。
“骑驴找马呗,我记得谁说过,骑驴找马,但是不要虐待驴。好歹这也是自己的职业经历啊,怎么也得对得起自己。”刘正光的回答似乎这是天经地义。
看来优秀的人自有道理。
“嗯,除了认真工作,这份职业还有什么价值?”我继续询问。
“积累人脉,积累能力,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没准儿这份职业中积累的东西可以带到下一份职业中呢。”刘正光回答道。
“不是没准儿,是一定会。你不可能裸奔向下一个职业,那对你的损失就太大了。”我开始和刘正光一起分析这越狱的第一步:练好本领。
几乎所有的职场老鸟都会告诉那些心浮气躁的年轻人,一份工作你再不喜欢,也要先把它做好了再说。这样的调调让很多年轻人十分不屑,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变换工作如此频繁,干吗要委屈自己做不喜欢的工作啊?这些说法似乎都对,我只是提醒一下处境:身陷囹圄,不能自已。
切不可幻想大墙外的生活就会五彩缤纷,错误地以为自己只是不知道有什么适合自己的职位,只要自己了解了信息,就会被用人单位疯抢。这越狱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练好本领说明自己的职业能力的。任何一个职业的佼佼者都很了不起,不要以为工作之间的差异有什么能力高下之分,只是在不同人那里,结合个人特质有不同的体现罢了。马云当初在大学也是优秀教师,冯唐当初也是医学博士。
练好本领,就是通过用心对待职业,训练出自己的能力,好增加自己的职场交换价值,帮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