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有故事有情怀的人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他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北京正处于京剧鼎盛时代,卢鹤绂和同学一起公演了《失街亭》《琼林宴》等剧,其剧照和报道见诸报端,报纸评论说:“几段唱腔,平淡无疵,做工周到,珠联璧合。”1940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时,他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1945年,在贵州湄潭浙江大学任教的他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吟唱京剧的爱好,伴随卢鹤绂一生。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还有,经常唱京剧可增大肺活量,对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很有好处。”
他甚至把京剧带到了物理课堂上。卢鹤绂指导的研究生张守业回忆说,当年卢鹤绂讲中子物理时,讲到中子打到原子核上,达到临界态时的能量在物理学上叫马鞍点,能量高过这一点后会下降,裂变将不可逆发生,原子核开始分裂。讲到这一点时,卢鹤绂忽然话锋一转:“记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个地方就是马鞍点。”说完竟唱了几句京剧。这样一唱,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也轻松了,马鞍点的概念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