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是客人还是多数家人都不知道,父亲其实很不喜欢这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坚持和听众的溢美之词让父亲越来越烦恼。有一天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要求母亲不要再讲那个故事了。他们争吵起来,音调越来越高,当父亲喊出“那蜡烛什么象征也不是”时,争吵达到了高潮。“什么也不是!”他又说了一遍,“只不过是假期里的一个消遣方式而已!”他说,做第一颗假牙的确是为了帮助母亲,但是后来他每天早晨继续做,无非是因为他很享受做得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仅此而已。
母亲目瞪口呆地看了他一眼,含着眼泪把蜡烛收到了箱底。
从那时起,他们的争吵越来越频繁。
父亲离开我们后,母亲又恢复了讲这个故事的习惯,不仅如此,她开始修改这个故事,添加了更多细节和形象,把故事变得更长。正是在那时候,她加入了沙砾的呜呜声,下背部的共振箱,还有对父亲加工牙齿时的细致描述。这情景她并没有亲眼看见,因为清晨那个时间她总是在睡觉。她还添加了很多其他内容。她说,“假期结束时,那支蜡烛看起来像是被海狸啃过”,还说她“牙齿间的空洞像是一个枪眼,笑容像是故事中的巫婆”。细节和修饰,真实和虚构,假如父亲在的话,肯定会为此大为光火的。而她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目光盯着虚空之处,显然很享受。她享受着这个选择内容、修饰润色的过程,把她的故事变得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