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常远行,去过不少国内名城。每次回洛阳,我总在想,和这些名城相比,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洛阳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人呢? 那年六月的一个晚上,细雨霏霏,我背着行囊,匆匆走出洛阳火车站,乘坐回家的103路公交车。车上没几个人,车厢里很静,能听到雨点敲打车窗的声音,十分悦耳。 车窗外,大大小小的商铺虽已关门,但彩色的LED灯依然在闪烁着,灯下被雨水冲洗过的草坪更显得绿意盎然。马路两边,法国梧桐遮天蔽日,将快车道和慢车道遮盖得严严实实,形成一条绿色拱廊。高高的路灯竭力地将灯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向地面,却只漏下星星点点。风不时地轻轻掠过,地上树影婆娑。来往车辆犹在树海中穿行,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这静谧的雨夜中。 我将车窗拉开一道缝,一时间,幽幽的晚风夹着雨水的凉意和树叶、小草的清香扑面而来,叫人顿感清爽。深吸一口气,只觉整个人都浸在这丝丝凉意和清香之中,有种说不出的惬意。 一路上,不时可见警灯闪烁,那是在各个路口执勤的警车。对我这样长年在外奔波的人来说,闪烁的警灯不仅代表着安全,更有一种贴心的温暖。 我不再急于回家,下了车,在绿海中漫步,静听雨声。走着走着,我突然问自己,雨夜中的洛阳呈现出的这份安静、这片绿色、这种温暖,也许就是我要找的答案。细细想来,它们似乎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身边。 当我春游龙门时,身处青山绿水的怀抱,沐浴着卢舍那大佛如水的目光,整个人由内而外地安静下来;盛夏时分,我走进白马寺,满眼绿意、处处禅心;初秋时节,我从开元湖出发夜跑回家,从美丽的开元湖到绿意盎然的牡丹广场,再到耸立着毛主席塑像的一拖广场,沿途建筑从时尚的现代高楼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五层楼、七层楼,再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一路上看到各种时空变化,不变的是那一路绿色相随。即便在清冷的冬季,中州路上常青的雪松仍传递着一片绿意。 那温暖呢?除了闪烁的警灯,洛阳还给了我们哪些温暖呢?是老幼孕残在乘坐公交车时,不必担心没有座位;是早起上班的人手中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是几乎一尘不染的马路;是二十四小时开门营业的快餐店、便利店和药店……安静、绿色、温暖,不正是家的感觉? 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如果说洛阳是因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庄严古雅的白马寺、名动天下的牡丹而使人流连忘返的话,那么这份安静、绿色和温暖则使这座古城更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