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键是要拍好啊。
俞灏明、李晨饰演的角色戏份不少,但是给人的印象不深,感觉是塑造比较失败的角色。
姚晨饰演的李香凝则变成了一个只会在对面哭泣和满嘴大义的人。
还有那个刀子,谁扮演的我不太感兴趣。我不太明白的就是导演老是让他凹造型,耍帅是为了啥。
人长得帅没问题,关键是导演为啥老是想突出他的帅。
刘晓庆、侯勇和其他人的角色没什么说的,导演都给了一定的戏份,但是感觉都非常单薄。
仅个人感觉,电影把欧豪、王千源、张译、杜淳几个人的戏份拉长,姜武、姚晨、尤勇、魏晨、李晨、俞灏明的角色换成普通演员,戏份减少或者直接去掉。辛博青的戏份也可以多一点,但是没必要最后再来个突然转变了。
本来电影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限的故事讲好就可以了,整场战争的全貌5个小时也拍不完。拍出来战争下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众生相就可以了啊。而且这几个人足够表达战争的残酷了。
而且2小时28分钟的电影,总是不停的切换角色的戏份,让剧情很不连贯,观众也很容易感觉到疲劳,而且电影直到20多分钟才出来片名,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角色说完了再来说一下剧情。
整个剧情的展开是通过回忆来展开的。
电影剧情的发展是按照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的,也就是从守卫四行仓库开始到士兵撤离四行仓库中间四天的过程。
抗日电影战争场面必不可少,就像黑帮电影里面打打杀杀的场面一样。
这部电影大约一共四五次战争场面,但是每次的战争过程时间都不长。
高潮的戏份我感觉应该是两场
第一场是一群士兵扛着炸药包排队跳楼的戏份,这个本来是个非常容易煽动泪点,也是真的非常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戏份,但是不知道为啥,这里总感觉没拍出来那种视死如归的张力出来。这个地方我是有疑问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第二场是升旗的戏份,这里拍的还好,几个人誓死护旗,唱国歌桥段都不错。
但是关键是没有排出来谢晋元在决定升旗之后,对于护旗的安排,让人觉得有点惊讶。
其他的戏份我就说几个我觉得很迷惑的点和比较好的点吧。
先说迷惑的,这里的迷惑可能是我对于历史的不了解:
杀逃兵这确实是我看见国产电影里面第一次集体杀逃兵,比较震撼。
对于新兵和逃兵的处置电影里面从对岸游过来的三个要参军的男学生还有这边仓库里面有一些所谓的逃兵,都没受过一点点的训练,不明白让他们强行打仗的目的是啥?这不是拖后腿么?尤其是那三个男同学,虽然勇气可嘉,精神值得夸奖,但是这么直接的送死真的有必要么?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不是更好。
对岸的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刚开始的时候,这边的四行仓库炮火连天,对面的租界则是灯红酒绿。对比十分明显,颇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感觉。但是影片后半段,对岸的人开始各种想办法帮助四行仓库的守卫士兵。租界的人帮助四行仓库的士兵很正常,但是转变感觉很突兀,就算拍成一开始就帮助这边也可以理解。
日本人的毒气日本使用的芥子毒气到底什么威力?仓库的士兵通过防毒面具抵御之后,这次日本人的进攻就结束了么?就是感觉有的战争场面只交代了开头,不交代结尾。同样的还有王千源和欧豪出去修建工事的情节,刚说完非常非常危险,然后镜头一转,第二天了。
水道和那条河这里的水道谢晋元知道么?仓库里面除了欧豪知道没人知道了?对岸的人都能游泳通过水道进入仓库了?这里没人守着么?日本人不管游泳的吗?那三个男学生都能神不是鬼不觉得进入仓库了?
接电话线那一场重头戏,一群人冒着敌人的狙击,跨过桥传递电话线的目的是啥?仓库里面的士兵是怎么配合的呢?
我认为电影最重要的要把故事讲好吧,这是最基本的。
感觉这部电影就像很多桥段生生凑在一起一样的,好多事件都联系不起来,割裂感很严重。
还有我认为很有意思的两句台词
羊拐对方记者的训斥啥情况你们这些有钱人不是该吃吃该喝喝,担心不过来帮忙,就这样扒着看。就这样扒着看!你这瓜怂记者除了拍照,还会干个啥?
黄晓明饰演的特使对谢晋元说的话委员长之所以让你们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给西方诸国的一场表演,你们再坚持下去,将不再是战士。看见对岸船上的演员吗?不要把这次壮举,沦为更大的笑柄。
还有就是影片的外景感觉真是花了大价钱,有那种断壁残垣和灯红酒绿老上海的感觉。
对了,影片中,日本士兵抱着中国军人自爆那一幕也是很震撼,也是一个小高能。
还有一个网上争议很大的点,就是片中的白马和赵子龙的桥段。
我个人感觉呢,白马的桥段有点刻意,就跟吴宇森电影里面的白鸽一样,喜欢的人喜欢,认为是导演的象征手法,不喜欢的人就认为是太刻意。
赵子龙的桥段我觉得还好,毕竟一个13岁的小孩子脑子里有这种英雄情节我觉得倒是很正常的。
最后说一下电影没有排出来的结局,四行仓库的士兵部分成功撤退到租界之后,被缴械,关到了孤军营里面。具体的大家可以搜索下冷暖人生节目有对当面的老英雄的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