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动画党在去年就听说漫画烂尾的内心是忐忑的,但鉴于前期故事的优秀,还是对作者的叙事能力抱有一丝希望。所以也一直忍着没有去看漫画,直到今天看完动画版的结尾,一想到要等到明年大概率不会在国内上映的剧场版才能知道整个故事的全貌,还是去看了漫画结尾。
诚然谏山创最后的结局以及扭曲的人物塑造和离谱潦草的情节设定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粉丝难以接受,但是从另一视角看来,他的思想已经在以这部漫画为载体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从故事不再局限于帕岛而扩展至海另一边的马莱时,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人类对抗强大异形物种的热血少年漫,而是一部有隐喻的架空世界观下的寓言漫画。换言之人和巨人之间的物种矛盾已经被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矛盾所代替。并且这个矛盾跨越多个时代,是不可调和的恨,且早已盘根错节,无法溯源。 在无法对话的过程中,马莱人将帕岛上的居民视为恶魔,岛外的艾尔迪亚人同样也被认为是次等居民遭人鄙视与唾弃。看着帕岛主角团成长故事的我们自然会认为这样的歧视是非人道且不可理喻的,是非常狭隘的种族主义。这个观点作者用了以莱纳为首的故乡三人组向我们展示,莱纳作为一个生活在岛外的艾尔迪亚人,从小被灌输的教育思想就是因为身体流淌岛内恶魔的血液,自己不得不接受歧视和非人对待,所以他作为巨人继承者想让整个马莱社会接受自己,他所作出的选择便是前往帕岛消灭恶魔成为英雄。但在卧底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恶魔不是书中的概念,不是空泛的群体代称,恶魔是和他,和马莱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独特性格活生生的普通人,他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屠龙勇士,而是一个刽子手,在巨大的愧疚感强压之下最终精神分裂。 但几个角色自身的顿悟仍不够,谏山创大胆开启了双视角,让我们抛开追随已久的帕岛主角们,转而将故事叙述视角放在了马莱众人的身上。此举的目的我私以为是想让读者随着故事的深入,意识到马莱不仅仅是简单的反派或者对立面,而是赋予其人性,让我们体会一个重要观点,马莱人也只是普通人,使读者由愤恨的情绪转化为理解。 于是变引出本作的重大分歧,这样的理解能不能普世化?如果不能,那帕岛内外的矛盾只会激化成一代又一代的仇恨,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的贾碧,人类只会陷于对彼此的仇恨。故事的后半篇便是聚焦于是否能就停止仇恨,彼此理解促成共识。在此我们先撇开耶派和韩派乃至各个巨人粉丝给出的无数折中方案,单独讨论艾伦选择的“发动地鸣屠杀80%人口”以及其导致的结果。 从故事情节合理以及角色人物设定来看,作为一个故事,这样潦草收尾不负责任的结局无疑是烂尾。但转而从传播故事思想内核意识角度看待,以之前的情节来看,我认为谏山创是极富野心的,他想创造的并不是一个主角团队历险成长的故事,他所想的是以一个虚构的的世界观为舞台,以艾伦等人为角色展示其想要传播的思想观念。只是其功力尚不足以构建起如此复杂的世界体系,只能以“地鸣”为最后收束的冲突爆发点,引发出“救世灭世”的二元对立关系。 当我们跳脱出于角色的共情,抛弃简单的对于地鸣的道德观念的判断,切实地站在故事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艾伦为什么要发动地鸣,得出的结论无非以下两点: 1、保护朋友家人以及从小长大的家园 2、斩断各民族间仇恨的锁链,终止仇恨的轮回 这也正是艾伦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自由,人身意义上使帕岛摆脱敌对势力的威胁,不用再局限于墙内逼仄的空间,历史意义上摆脱种族之间仇恨敌对的宿命控制。在明晰了动机之后,抛开这简单粗暴的手段是否可行,但这真正体现的是最后的艾伦的价值观念。艾伦虽然已经理解生命的宝贵,但在他认为在面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前他愿意牺牲世界上所有人的自由来换取同伴家人的自由,不惜灭世来换取家园的安全,艾伦在时日不多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的利益而化身真正的恶魔。相反,韩派三笠阿敏等人却无法认同这样自私的价值观,甚至为了不灭世可以牺牲自己的家园来进行救世。但韩派却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暂且不讨论有或者没有),在故事中更趋近于一种理想主义。这便是让读者难受的最关键的点所在,这个世界的对立仿佛被谏山创描绘成死局,毫无转机,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可能如此,但我更倾向于这是作者故意为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戏剧冲突。双方都想对对方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于是双方的矛盾激化至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层关系中,艾伦已经不再是一部漫画的男主角,而是一个象征符号,是戏剧冲突爆发白热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前文要大家抛下道德价值观判断来看待地鸣。 艾伦和地鸣不能以简单的正确或者错误来判断,艾伦是一个象征,是时代的缩影,是冲突的放大化,是人性最恶的那一面所催生出的悲剧。时代无法给予艾伦个人选择的机会,艾伦这个时代的缩影也最终走向了毁灭。 这便是谏山创想从地鸣之中告诉我们的寓言,对故事中的帕岛而言,拥有地鸣的力量和遭受外界的威胁导致冲突必须爆发。但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在观看故事之后批判不应该是发动地鸣的艾伦,而应该是人类的阴暗面,社会中无止境的歧视所带来的恶意,例如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排外主义等等一切人性之恶的具体体现。 说到这里,很明显讨论艾伦和地鸣的对错是无意义,在谏山创所想表达的故事中艾尔迪亚和马莱的悲剧既成定局,甚至艾伦的努力也只是一场徒劳,灭世不置可否存在着其局限性。就算是艾伦发动100%屠杀,世界只剩下帕岛人民,仇恨就能终结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只要人性中的恶尚存,战争和仇恨的消失永远只是蛰伏,仍会在某个时间点以不同的冲突形势爆发。用暴力是无法解决人性的问题。 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地鸣”这种在全世界生命与国民生命之间选择的电车难题,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促成矛盾的过程,是寻求更合适更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式。巨人这部漫画告诉我们的是武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理想主义虽犹如空中楼阁但仍是人性的闪光点所在,人不应该仅仅被利益和仇恨驱动。我们应该在耶派和韩派之中认识到人的不单一二元性,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倾向哪一方,因为无限的倾向都是极端主义的冒头,是冲突的开始。也许故事的人们永远找不到折中的方案,可是现实却有。 谏山创为了其思想性的完整近乎放弃了结尾篇章中故事重要的每一部分,加入许多突兀的设定来完善故事逻辑,将笔下的角色都转化为工具人让他们做出难以置信的行径,将故事情节大刀阔斧不讲理般的推进,这些都足以将巨人定义为烂尾,但不置可否的是这部漫画构筑了一个虚构的世界框架让我们沉浸其中,向我们了寓言现实生活中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