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后,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排行第五,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的父母脾气暴躁,他们年轻时经常打架,不仅仅是徒手。我们姐妹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天天挨骂,三天两头挨打。 小时候,父母在家时,我们就想法溜出去。在街里玩,见到父母的影子就赶紧躲起来。上学后,每回要学杂费,都会听到父母的牢骚训斥,听几次后,才可能拿到那几毛钱或者是几块钱的学费。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我就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上初高中时,我走读,每天早起做自己的早饭。吃完涮完,我就去上学。晚上放学回家,作业再多,也不敢立刻去写,要打扫庭院,要帮着做晚饭。晚饭后,涮完锅喂完猪,才小心翼翼地去写作业。作业写晚了,母亲会说,别点灯熬油了,赶紧睡吧! 长大后,上了班,我也曾向母亲抱怨过,抱怨过自己受过的伤,抱怨过自己的被忽略。那时候还不知道“原生家庭的伤害”这样的词。如果知道,我肯定会用这个词去批评母亲或父亲。 可是,等我自己成家立业,等我自己背负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我才明白了父母的不易。 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我情绪不好时,我也给身边的亲人发过脾气,我也摔摔打打,我也使用过语言暴力。对惟一的儿子,我也下过狠手。我不敢说,我在教育子女上,比父母高明多少。 每当情绪的魔鬼降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疯子,我就是父母的翻版,我比当年的父母还不可饶恕。因为我们现在承受的压力和磨难与当年父母承受的相比,不及十分之一。 父母生在旧社会,历尽艰辛,后来在社会的动荡变革中,他们也得努力适应,他们要操心一大家子的衣食。他们同样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这“小”,是如此之多。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得到关怀和爱护,可是,在艰辛生活中,已经遍体鳞伤的父母,同样需要关怀和温暖。对他们的苦难,我们那个时候,不知不觉,更没有任何丝毫助力。 任何样式的生活,都有两面性。苦难的生活,同样如此。因为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我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洗衣从小就会,做饭从小就会,知道许多生活小常识,面对他人的伤害,起码能承受等等等等。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必一味强调自己成长的伤痛,我们尝试着去走近父母,去理解父母。我们和父母和解了,其实也放过了过去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