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前几天意外收到儿子发来的一份邮件,是加拿大华人徐小平的一篇短文:《我的儿子想当厨师》。我家儿子这份少有的郑重其事,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引导他爹学习作者好榜样,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好父亲当如是也!
我于是认真学习文章,反思自身问题,有意从善如流、痛改前非。却又感觉愿望与现实、情感与理性、新观念与旧伦理之间,着实存在不少矛盾纠结,还真不那么容易说得清、做得好。既为人父,这等大事岂敢不上心不过脑。 (一)自主选择与现实屋檐 01 徐先生的文章,讲述他对儿子想学厨艺,从开始的本能排斥,到随后的理性反思:“为什么我对儿子自然流露的一种显然不是不良习性的兴趣喜好,表示了这么大的反感?” 作者进而意识到:“好奇心,好学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只要不是恶习,就应该鼓励。”而且“亲子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关系到教育者如何尊重孩子自我,鼓励孩子寻找自我……为孩子找到人生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的头等大事。”于是,父亲幡然醒悟,决定尊重儿子的选择。 这篇文章不乏人性理性的亮点,加之文笔清新细腻,值得予以点赞。为人父母,理当竭尽所能,让儿女快乐健康、顺其自然地成长。 然而,好理念不等于能践行。自我意愿,终究要服从社会现实。生活选择,不可能没有先后顺序。现实如果充满生存竞争、缺少福利保障,大众也就只能优先考虑活着、活得好一点。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人们先要满足温饱等生理需求,才能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那是需求的最高层次。 我也有过疑惑:这个需求层次说,会不会存在理论瑕疵、缺乏普适性?且看今日域中,居然有那么多底层民众,置个人温饱于度外,满腔热情的为天下大事忧心劳神、着急上火……当然,俺也不能因为看不懂,就轻易否定权威。 古人早已总结:衣食足而知荣辱,无恒产者无恒心。西方也有共识:先要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独立,确保了衣食无忧,才能自由而体面的生活。一个人如果还处在社会底层,天天辛苦于稻粱谋,奢谈自由意志、自主选择有用吗?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的屋檐下,自我希望怎么做,实际能够怎么做,往往是很难兼顾的两回事。现实不会迁就“我喜欢”,人生常态可能正是“不由自主”。 02 现实的教育自,让人也很有几分纠结。 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的升学体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虎妈式的家庭教育,交织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场能。这个系统,有可能正在压抑孩子的天性和童真,扭曲孩子的心灵和价值观,让莘莘学子变成一个个不用思想创造、只需死记硬背的考试机器。 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西方普遍反对过度教育,不可能毫无道理。 当然,教育铛局应该自有坚持现行自的种种理由。教育体系,有可能涉及到值政档培养节班仁的百年大计。高考制度,正是社会抵层的学子们,走向理想前程、实现街层流动的希望,可能还是唯一的、相对公平的通道,而且至今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 现实的制度规则,无论因何种原因,有多少道理,已然明晃晃摆在那里。只要无法改变或抗拒,喜不喜欢都只能接受和服从。家长要是不愿让孩子太遭罪,顶多自己不当虎妈虎爸,不要说触动家门外的现实,就是关上门,也还要服从大环境,比如不得不督促孩子完成那些“该死的”作业。 我家念初中的闺女,多次要求不参加周末与假期的补习班。我明知这类补习荒唐可恶,却也不敢“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要一本正经地和她讨论: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学,你在人生跑道上是不是就掉队了? 不错,父母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过,父母除了照顾孩子眼下的感受,还要考量教育的导向、长远的后果。 相对于未成年子女,父母既有文化知识、社会阅历等多种优势,又有亲情伦理、法定监护人的双重职责,明摆着不止负有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养育义务,更要承担引导、纠错等方面的教育责任。 03 传统教育推崇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让老师在道德与知识等方面,都成了不容置疑的权威。而“传道授业解惑”,又让教育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这种教育缺乏平等观念,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创新。 传统家庭讲究教子从严,要求儿女顺从听话。现在有些家长,仍旧习惯于表扬孩子“真听话!”责怪孩子“就是不听话!”但孩子们真的听话到极点,也只能变成施教者自身的复制品。 应该没有哪位父母,希望下一代重复自己的生活。不说众多生活困顿、眼巴巴望子成龙的升斗小民,就是那些志满意得的权贵富商,又何尝不希望儿女们超越自己? 经过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打造出大批“懂事”的乖孩子,却是大多失去了个性色彩,害怕展现自我,缺乏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国人习惯的教育方式,恰恰禁锢了人类最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及自由创造的能力。 西方教育并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样生活学习才不悖逆天性,才能顺其自然。西式教学重视营造宽松氛围,增加交流互动,着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意见感受和性格喜好,发掘他们在智力体能等方面的特点特长。这种以尊重、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更加人性化、更具科学性。 很多人都发现,与国内的孩子相比,西方的孩子笑容更灿烂自然,表现更阳光自信。中国的孩子考试很厉害,但明显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在科技、艺术等方面,也没有出现比西方更多、更好的人才。面对两种教育的不同结果,确有必要从社会、家庭直到传统方面,全方位反思教育观念及方式。 尽管多数家庭,现在还没有条件自主选择教育方式。然而每个家长,都不该拎不清教育孩子的着力方位。 04 成年人对比学生时代,工作与生活都有更多的尴尬无奈,更难不顾现实而任性自我。 追求自油是人的天性。人生能不能智由的选择职业、发展事业,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权利、尊严与幸福,也关系到个人的创造性、生命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