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于虚幻的安谧中,真的可以吗? 动画《渔港的肉子酱》改编自西加奈子的小说。 影片讲述了感情经历坎坷的肉子和“女儿”喜久子温馨的故事。 全片一如日本治愈类动画,几乎没有任何戏剧性冲突,也没有任何的波澜壮阔的叙事。 只有普通人的生活,只有在生活压迫之下,却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画面。 喜久子原本是肉子好友的女儿,但是好友生下喜久子后不堪重负,选择逃跑,留下喜久子给肉子抚养。 善良的肉子将喜久子视为己出,尽最大的努力让喜久子过上舒适的生活。 肉子不辞劳苦,在餐厅里艰难打工。 餐厅老板为人甚好,在平常日子里提供牛肉之类营养丰富的“工作餐”给母女俩吃,还租一条廉价的船给母女俩作房子。 平静无惊的生活下,实际上有着小小的暗流涌动。 喜久子在学校里面被玛莉亚怂恿孤立班里另外一位好友达利西亚,喜久子拒绝后被玛莉亚在同学的背后说坏话。 但是玛莉亚的阴谋没有得逞,反而使得玛莉亚自身成为班里被孤立的女生。 同时,喜久子遇上一位怪咖同学——二宫。 他总是在别人的背后做鬼脸。喜久子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病,二宫他无法控制自己做鬼脸。 除此以外,喜久子的初潮迟迟没有来到,这成为全片暗藏的另外一条线索。 以上的三个小情节,贯穿了全片。 影片依据简单的小情节,不断将肉子和喜久子绵密的感情表现出来。 而精致的画面则成为感情表达的工具。 说实话,这部片我看的时候走神了很多次。 像日本这些治愈类的动画也好电影也好小说也好,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很难欣赏她的美,很难感受到影片/小说中缠绵的感情。 这几天因为隔离,心情比较浮躁,不是很能看得进去这部影片。 如果非要做评价的话,我觉得很一般。 我在很久之前已经看过影片的原作小说,这部影片比小说更加侧重喜久子的视角,通过喜久子表现肉子的善良和冲动。 但是影片和小说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突破温情视角,没有从更深刻的社会角度去思考问题。 影片没有从造成肉子困境的原因去思考问题。 为什么肉子屡次被男人骗?为什么肉子穷困潦倒之时只能做服务业勉强糊口?为什么同学玛莉亚要在班里搞孤立? 这些问题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 影片都没有探讨。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纪实类文学——《东京贫困女子》,书里讲述在日本现行制度下女子的困境,她们或因为家庭原因、或因为女性身份,她们被迫沦为社会的最底层。 她们大部分人在困窘的经济压力下,过得极度悲观失望。 她们对未来失去希望,她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自杀。 尽管书中没有给出答案,但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社会存在这一群体,至少能让这一群体得以曝光,进而诱使更多人去思考、改变这一群体的现状。 书中这批人,也许更能表现人们的困窘的经济压力下产生的情感。 反观《渔港的肉子酱》,肉子在困窘的经济压力下却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和蔼良善。 影片出现的人物,无论是雇佣肉子的老板还是邻居,都那么的和善可亲。 这未免太过虚幻,太过于标签化。 安贫乐道固有之,但是影片只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只表现憨厚善良的人们,我觉得这更多是一种**乐。 日本的利益阶层似乎想利用这些手段,让底层民众安居乐业,不再去思考造成他们糟糕的现状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并不只是说这部影片没有积极意义,其实她可以成为催眠的手段,在晚上睡觉之时稍微观看一下,沉浸在影片的美好世界中。 我想,这或许是日本治愈类作品最大的作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