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烛光里的父亲

时间:2022-06-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儒子牛 点击:

  烛光里的父亲

  我读过很多次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的散文,也读过很多关于描写父亲的文章。每读完一篇,心底里都会涌起一股无言的冲动。我以为,我也该写写我的父亲了,因为我爱我的父亲,我怀念我的父亲,父亲是值得我尊重的人,是值得我一写的人。

  对于父亲,我的确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对于父亲的身世,更是知之甚少。关于父亲的点滴故事,还是从母亲以及其他人那里听到的,但只是零散的片段,并不完整。曾经,多少年又多少次,试图打开记忆的闸门,试图努力地搜寻父亲的身影,但却始终是朦胧的、不清晰的。唯清晰可见的,只有那么几桩断断续续的蝇头小事,还有父亲离我而去的最后的瞬间里,见到的他那伟岸的背影。

  别的人描述父亲,包括朱自清先生描述父亲的背影,是一种直观的描绘和真情的表露。因为,他们的父亲陪伴他们度过了太多的岁月,走过了太长的路。可能,父亲曾经把他们扛在自己的肩头上,无数次步履螨姗地走过那崎岖的山道。也可能,父亲曾经搬过来一个小马扎,面对面地为他们讲述过人生哲学、处世哲理或其它什么朴素的说教。还可能,父亲曾经替他们背着沉重的行囊,默默地远送他们去跋涉人生的路。他们曾经眼睁睁地看到过父亲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也曾经真切地体味过那种淌流在心底里的无疆的父爱。

  可是,我却没有。没有他们那么幸运,没有他们的那种福份。父爱,对我太过吝啬。听母亲说,我与父亲真正生活在一起只有很短的三年时间,之后,因时局变化,我们被迫迁徙回乡。之后,我和我的兄妹跟着我的母亲,与父亲过起了离多聚少的两地生活。还真有点"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味道,对母亲来说,尤其是这样。母亲还说,我曾经是父亲的最爱。父亲喜欢饮酒,但是,为了让我能吃的更好一点,营养更充足一点,他宁可少喝一瓶酒,也要多买一斤奶粉,硬是把我养的肥肥胖胖,连走路都拉不开步子。只可惜,那个时候的我太小,没有一丁点记忆,没有体味到那些温馨的时月,更没有领略到那种如山的父爱。

  似乎,父亲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是那么陌生。到我完全有了记忆的时候,能够见到父亲的时间和次数,反而更少了。一年中,最多可以见到两三次,甚至是一次,还是那么来去匆匆。渐渐地,父亲的身影在我的心目中淡去了许多。有时候,相隔时间太久了,也想见到父亲,但真的见到了,又有点不自在,甚至有一种羞涩的感觉,直到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这种矛盾的、纠结的心理才慢慢地退却。

  听老人们讲,父亲是一个极谦逊、极具亲和力的人。在众人眼里,他既是一名做会计、敲珠算的"高手",又是一名懂文学、善书法的"秀才".许多人评说,他没有因为"持才"而"桀骜不驯".他也没有因为生活比别人过的富足一点,而看不起穷人。他更没有因为一点生活琐事,与街坊邻居发生过无端的纷争,凡事总是"以让为贤"、"以德待人"、"以理服人",方圆几十里的乡邻总是这样高调地评说着父亲。我想,生活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父亲能有如此的"口碑",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父亲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位极平凡、极普通的老人。我隐隐记得,父亲长的很帅气,高高的个头,直挺的身板,一头黑白相间的毛发,永远是那么整洁、那么光鲜,古铜色的"国"字型脸庞上,始终浸透着一股英气。一身黑色的中山装,彰显出整个型态,更为庄重、更为得体。在我的印记里,父亲从来没有穿过皮鞋,没有戴过手表,更没有骑过什么自行车之类的东西。每每从工作地到老家,从老家到工作地,总是悠悠地在近百十里的山路上,像一头负重的老牛,不知疲倦地行走着。每年的春节,在别人看来是一种乐事,而对父亲来说,则是一场灾难。这个时候,他总会拖一根扁担,两头挑满备好的年货,亦步亦趋地踏上那条太过熟悉的山路。到家了,我们贪婪地品尝着丰盛的年味,而父亲却抚摸着红肿的肩膀,疲惫地卧躺在炕头上,浑然睡去。一路上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

  有一件关于我和父亲的小事,至今思忆起来,都想让人掉泪。

  忘记了是那一年,更忘了是那一个月,反正我还很小,反正是在一个深秋季节里,父亲要回工作地上班,不知为什么,我也偏要跟着走。父亲,包括家里的人,都以为说说而已,可我却偏偏认真了。他走,我也走,他停,我也停,父亲软硬兼施,办法用尽了,也没能凑效。就这样,走出去返回来,返回来又走出去,我们父子俩在那条山路上,拉锯式的徘徊了整整一天。父亲携带的充饥食品和水,让我吃完了也喝完了,而他却连水都没舍得喝一口。

  夕阳西下,秋风裹挟着阵阵凉意,席卷过来。父亲脱下仅有的一件外衣,将我包裹起来,紧紧地揽入怀中,亲昵着我的额头,哭了。父亲哭了,我也哭了,我们抱头哭了好一阵子。之后,我便在父亲怀抱里睡去了,感觉真好。

  这是我见到的、父亲第一次流泪的情景。现在思忆起来,才真确地体会到,父亲抛洒给我的不是眼泪,而是一种揪心、一种痛切,一种大爱。他的每一声低鸣足可以把我的心灵穿透,他的每一滴泪花足可以把我的心屝冲垮。我想,这大约就是父爱的力量。

  终于,有那么一天,父亲带着他那些简单的行囊回来了。他说,他提前办了退休,今后再也不离开我们了。他还说,他可以参加劳动,还有40多元的退休金,足可以让全家人生活的滋滋润润。父亲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我们又何尝不乐呢?

  可惜,好景不长。这种安逸的生活只过过去一年多一点的时间,父亲便病倒了,而且是那种绝命的癌症。父亲住进了省城的医院,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我们没能见到父亲的面,更没能到父亲的病床前尽一点点孝道。直到有一天下午,太原的大姐来电话说,父亲的情况不好,该商量安排后事了。此刻,太阳即将落山,时间已经很晚了,但坚强的母亲还是领着比我大不几岁的兄长,匆匆踏上通往县城的路。60里的山路,他们整整走了一夜,直到凌晨,才赶乘上通往省城的班车。以后,母亲多次地谈起过这件事,但每次都是那么感慨。

  母亲说,父亲可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他怕他的魂飘泊在外边,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天天吵着、闹着要出院、要回家。七月,盛夏的一天,终于如愿以偿,父亲又回到了这个曾经让他魂牵梦萦的家。四个月前,父亲是走着从这里出去的,四个月后,却是躺着回来的,而且是侄儿男女用担架把他抬回来的。在担架前,我见到了父亲,他大口大口地喘息着,看上去十分疲惫,甚至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他还是本能地,伸出那双干枯而无力的大手,把我拉到离他最近的地方,轻轻地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渐渐地,泪花顺着他的眼角轻轻的流淌下来。这是我见到的、父亲的第二次流泪,也是我见到的、父亲的最后一次的流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