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荒芜的现实(2)

时间:2022-06-0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书翎 点击:

  从《甜蜜的生活》开始,费里尼逐渐与那个《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联合编剧分道扬镳。他的场面调度不再像以往那么写实,而是通过大量奇异的装饰来对影片中怪诞的人物、半超现实的场景加以描摹;同时,片中人物的表演技巧更加夸张,以彰显人物的自省;对实景的大胆创造和改造也是本片的重要标志,圣彼得大教堂的内景和威尼托大道都在费里尼的辛奈西塔影城(cine-citta)中得以重建,这使得费里尼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这些建筑赋予特殊含义,这些含义甚至是和旧有概念大相径庭的。如圣彼得堡大教堂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作为信仰与救赎的象征显得是那么遥远,而在《甜蜜的生活》中,它却是浮华与繁荣的代名词,且如此触手可及。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甜蜜的生活》

  众所周知,费德里科.费里尼在拍摄《甜蜜的生活》时接触到了荣格心理学,自此之后,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充满巴洛克风格、意识流、非线性叙事、私人化乃至自传化特征。费里尼曾说:“小的时候我心里有两个英雄,一个是女的,也就是我的祖母,另一个则是一位小丑。”七岁时观看的那场马戏团表演让费里尼为小丑和马戏团奉献了一生的创作热情,《甜蜜的生活》后,这种热情更是达到顶峰。《小丑》、《罗马风情画》、《女人城》等异彩纷呈的影片相继推出,费里尼将他对小丑、马戏团的痴迷与狂热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荣格称:“情结是联想的凝聚,一种多少具有复杂心理性质的图像,有时具有创伤的特性,有时具有痛苦的和不同凡响的特征。”成为马戏团的一名小丑是费里尼儿时的夙愿,这个愿望出于理性因素考量而被内部外部双重遏制,却依旧潜藏于他的潜意识中。当费里尼成为掌握话语权的创作者,他便试图将潜伏着的个体潜意识剥离出来,在大银幕上完成投射,因而小丑、马戏团成为了费里尼创作生涯尤其是《甜蜜的生活》之后最个性化的作者印记。

  费德里科.费里尼后期这些奇思妙想的作者电影和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大不相同,但正如马丁.斯科塞斯所说“一位艺术家将电影视作工具的旅程”中的关键性转变是《甜蜜的生活》。费里尼在《甜蜜的生活》中所做的使他有别于那些新现实主义的旗手们,费里尼从此让自己的名字高于现实,甚至高于电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