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如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6)
时间:2022-06-1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龙燕聪 点击:
次
一张一弛皆有度
生活的快节奏,给我们无处不在的压力,让当代人就像一根绷紧的弦,而这个根弦很多时候无法松下来,因为压力源总是客观存在着。我们能做的是“解”压,在紧张的人生中学会让自己放松,来解决压力的负面影响,增强自我抗压能力。一张一弛皆有度,只有学会让自己能够松弛有度,人生之路才能走得长久。
仙人掌是一种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耐旱植物,在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水分奇缺,不要说人类难以在那里居住,就连其他生物也极其稀少。可是,耗水极少的仙人掌,却被赋予得天独厚的抗旱本领,能够战胜那里的骄阳和热风,把热带沙漠风光点缀得更加壮观美丽。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棵37.5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过了六年,那棵仙人球仍然活着,而且还有26.5公斤重。也就是说,经过六年时间,它只消耗了11公斤水。也曾有人发现,一棵在博物馆里活了八年的仙人掌,平均每年因生长而消耗掉的水分,仅占其总贮水量的7%。
仙人掌是怎样节约用水,抵抗干旱的呢?为了减少蒸腾的面积,节约水分的“支出”,叶片已经慢慢地退化变成了针状或刺状。绿色扁平的茎也披上了一件非常紧密的“外衣”——角质层,里面还分布着几层坚硬的厚壁组织,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水分的散发。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表皮上的下陷气孔只有在夜晚才稍稍张开,这样便大大地降低了蒸腾速度,防止水分从身体里跑掉。
仙人掌的茎长得厚厚的,变成肉质多浆,简直成了一个大水库。如果遇到一次阵雨,那又深又广的根系就拼命吸收,同时茎把输送来的大量水分贮存起来,以供常年干旱的需要。墨西哥有一种巨柱仙人掌,长得像一根根大柱子,有几十米高,体内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分,过路人常常砍开仙人掌来解口渴。
经过这一加一减,仙人掌就有效地保持了体内的水分平衡,成为沙漠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枯寂荒芜的沙漠带去了生命的绿意。我们也要学会给人生压力一加一减,让生命和精力维持平衡。
我们每天要喝水,喝水就要有杯子,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杯子,拿在手里,即使装满水并不觉得有多重,可是如果我们一直拿着这个杯子不放,结果会怎样?拿一分钟,谁都可以做到;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杯子的重量是没有改变的,但是我们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如此才能拿得更久。所以,你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地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张弛有度,一张一弛方得长远。该紧张工作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闲暇时光到来又能彻底放松而不考虑让人徒增压力的事情。这样做最有利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持身体健康。当工作摆在面前,我们不应当插科打诨,应当集中精力完成;但是当休息时间到来,我们也不必再挂念烦心的工作,尽量地放松休息。这是保持精力的好办法,劳逸结合方为上策。
当然张弛有度的关键在于“度”,就像琴弦、皮筋,不能绷得太紧,不然就断了,所以掌握好度在哪里非常重要。讲白了张弛有度,也无非是要选择适宜的时间点,并且准确地估计自己的极限。众所周知,不管你在闲暇时间选择放松还是选择继续绷紧神经,工作的时候你都不能懈怠。紧张的工作充斥着我们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应当放松,什么时候可以选择为更好的工作做一些准备,这个就要看我们能够承受到什么程度。现在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这个松弛的时间并不是到了极限就最好,恰恰相反,已经超过了九分力的时候就要考虑放松自己,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就像之前所说,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负责。
多充电,紧跟时代的脚步
对于40岁的人来说,经验就是他们的不二法宝。但是容易受经验影响,有些因循守旧也是他们的一大弱点。这并不奇怪,毕竟做了千万次都是对的事,你告诉他现在不对了,谁也接受不了。在运用经验的同时如何摆脱墨守成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就是和年轻人一样,多充电,学习掌握现在相关行业的前沿视觉,紧跟时代的步伐。
我们所掌握的职业技能、生活知识都并不是历久弥新的。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30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5~7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相反,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一旦忽视,往往就很容易落伍,然后进入恶性循环:越落伍越不懂不理解,越不懂不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就越落伍。所以,并不是40岁了我们就不需要学习,拥有大量前辈的丰富经验也是不够的,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样对现在的专业潮流前沿也要略懂一二。不想落伍,只能加快学习的步伐。
师旷是我国古代着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笑着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在戏弄我吧?”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所以光叹息不知道的太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行动起来,为自己“充电”,习惯不断学习。
对于40岁的我们,可能学习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得心应手了。倒不是说长时间不学习、也不是指没有考试监督,主要的原因是在生理上我们的记忆力和反应力都大不如前。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