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友》第11集,枫发来的流水线营业消息出了差错,将小萌唤作“小桃花”。小萌看着手机里那条本应专属于她的回复,被冠以她人的名字,终于彻底意识到这几个月自己沉浸的温柔梦境,竟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泡。
我们所身处的消费者社会,对一切事物进行明码标价,赋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逃避真实自我的途径。这是一个用金钱就能构筑成功的虚幻梦境,可以为脆弱的自我创造出隔绝他人的世界。恋爱商品化,认可商品化,称赞商品化,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心力,只需要用金钱就能让小萌立刻获得最想要的东西。就这样,她在枫的温柔深渊中享受着用金钱换来的寂寞狂欢,不愿清醒。 可是,这个在肥皂泡泡真空中构筑起来的虚幻梦境,这些用商业服务包装起来的情绪价值,本质是空虚心灵的拐杖。小萌借助这个拐杖创造另一个虚假自我,她放弃了自我接纳,任由居心不良的外来者填充她的绝望,忘记了真正能填满她空虚心灵的其实是那个在真实生活中努力向上的自己。 真实生活中的小萌是什么样的呢?她是一个虽然家境贫穷,但仍努力勤工俭学、希望将来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好好青年。然而,小萌却因为自己的外表不符合外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对自我的评价很低。 为什么她要用如此消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呢? 因为,长期以男性为真正主体的社会对女性外貌的规训是深刻且持久的,并且已经逐渐转化成许多女性的自我认知。未将自己作为社会主体的女性很容易陷入对外貌的病态追求。小萌看似理智,但也深受其害,否则不会因为得到以枫为代表的男性赞赏,就仿佛获得了新生。 男性赞赏是以男性为真正主体的社会“赏赐”给作为客体的女性的“礼物”。女性作为客体,无法轻易摆脱社会为自己设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持续给女性制造无法摆脱男性主体的沮丧感,造成了对女性心灵的精神污染,所以我们永远在减肥,永远不够瘦,永远不够美,永远不够温柔可爱,永远达不到“标准”。长久的沮丧感同时驱使着许多女性消费化妆品,消费新潮时尚,消费任何嵌入符合“社会标准”的商品,只为了迎合他人的凝视,努力成为理想的“被观察对象”。 客体依赖主体求得生存,难以脱离主体自主发展,因此,若女性总是将自己置于客体位置,就永远无法摆脱向外部寻求认可的恶性循环。我们可以将小萌看到枫的消息那一瞬间的觉醒看作是她对自我主体性的觉知。客体依赖主体,主体是主动的一方,客体则是被动的另一方。小萌看到枫的消息那一瞬间,彻底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她向外寻求的“作为女人的自信”,是如此经不起考验,以至于一个打错的名字就能立即将她打回原形。原来,是她始终将自己作为客体,寻求着外部主体的凝视,是她亲手将定义自己的权利交到他人手中,是她在无意识中将他人的认可当作是支撑空虚自我的拐杖。 女性在他人凝视的重压下动弹不得太久了。许多女性将自己置于客体位置,急着取悦他人,寻求外部的认可。成功时,她们如愿以偿获得继续生存的勇气,不成功时,她们要么选择对他人避而不见,要么像小萌自我贬低,寻求虚假的认可,为脆弱的自我创造出隔绝他人的世界。 不得不承认,历史惯性使然,现在的社会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男性为主体。但,女性是时候将自己放回社会主体位置去生活了,主人公的位置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靠他人的授权和奖励。停止逃避真实的自我,学习接纳和认可自我,不断为自己构建强大内在价值,为自己重塑社会标准,我们应该将定义自我的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萌和小雪才是真正的对照组。同是在东京独自生活,小雪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她绝对不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自我认可的存在价值更是她努力在望眼繁华又充满束缚的首都中寻找容身之所的底气。我想,拥有温暖亲情支持的小萌,也会在爬出深渊后,逐步发现她身上那份源自真实自我的力量。也许这个过程不会很快,也许发现真实自我的路上有或大或小的阻碍,会让她怀念起曾经那个虚假自我带来的轻松愉悦,但这是一条真实、稳妥的主人公道路,相信自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我们才可能最终成为那个能够定义自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