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大山的女儿》——动力源泉和一些批判性思考 我很少看电视剧,一般是因为电视剧太长,而且拍得很假,或者我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的剧情,看完之后对我没有任何的帮助。但是这部脱贫攻坚的片子不同,是根据真实人物为脚本而改编的一部电视剧,有些地方的确比较理想化,但是体会到核心思想,还是蛮震撼的。
《大山的女儿》意在让国人了解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尤其是一些城里生活的人。之前虽在媒体上了解过脱贫攻坚,但是对脱贫攻坚的具体过程和真实情况的认知是模模糊糊的,看过这个片子之后,我深切的对我党的伟大事业表示钦佩,对奋斗在第一线的基层人员表以真切的敬意。 黄书记放弃优越的待遇、扎根一线、不辞辛苦的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倾心奉献,这时候我们除了很佩服她,很尊敬她,我们随之也会阐发一个思考,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光是我们的思考,也是之前喜欢她的男同学的一个疑问。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人为之奋斗的根本动力是想达成一种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情感和理性的统一、家庭和成员的统一、社会和国家的统一、生命和物质的统一等等。如果没有达成这些的话,内心会有一个缺口,如果一直缺着那么一块的话,多少有些难受。每个人心中的缺口就是没有统一的地方,即使某个缺口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它补上,但是又会发现新的缺口,人也是在不停的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得以见证自己的一生。 不乏有一些人,我们看他们好像并不努力,甚至躺平,不是因为他们心里面没有那个缺口,而是自我欺骗,一叶障目,就理所当然那个缺口不存在一样,依旧我行我素。但是,缺口是客观存在的,终将有一天,当那片遮着眼睛的叶子已经枯萎粉碎,他们看到那个缺口的时候,绝对会痛苦不已,悔恨自责,也许他们痛哭后会醒来,或许不会,再到地上捡一片新的树叶再次遮上眼睛。这部剧中,就是以黄书记为中心,发散开来,干部、村民都去通过积极的辛勤劳作弥补自己内心当中缺口的过程。 黄文秀内心的缺口在于她的家乡情和亲情。她是从百色农村走出来的,家里很艰苦,上学都是国家资助,她内心的缺口就在于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国家给她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家乡做更多贡献,来表示她内心中对国家、家庭的感恩之情。当每实现一点看得见的成绩,她内心都会十分欣慰,为了事业她会想尽办法,竭尽全力。 我们留意村里面的很多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缺口,各不相同,最开始因为很多外在的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牵制,他们都将缺口掩盖起来,选择漠视。黄书记大学是学哲学的,好像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性的洞察十分深刻,能看懂很多,也能洞察到对方心中的缺口。并根据自己所学,一方面联系外在的资源,另一方面给每个人做思想工作,让对方主动的摘下蒙在眼上的叶子,听黄书记的,通过辛勤的劳动,把缺口补上。当每个都在尽力去成就自我,弥补缺口的时候,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睦起来,日子欣欣向荣,越来越有盼头。 下一个问题就是,我很受震撼的一个问题,村两委很多资历比他老的,各式各样的村民们,为什么听她的? 为什么听她的? 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令我惊叹感慨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管不住本性的人干不成事情;能管住本性的人能干成事情;在管住自己本性的基础上,洞察人性,合理的利用人性和本性的人能干成一番大事。 在意大利出访的习主席,被问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主席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无我就是能理解本性,管住本性,而不是被本性支配。 黄书记其实就是做到了“无我”的状态,真心的为他人付出,把村民百姓当成自我。如此之快的得到百姓们的认可,是因为她没有一点私心,真的敢干事,干实事,竭力干。 大部分任务其实不是很急迫,也不是她分内的事情,她却冲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想过干这些活是为了给自己、家庭挣钱啊,或者升官啊。在剧中她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成就感而去工作和奋斗的。我觉得他的想法很高洁,但仍不够纯粹。 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也好,建设社会主义也好,最应该需要的一份精神就是纯粹的理想信念。我觉得黄书记也有很强烈的理想信念,这与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不矛盾,但在剧中,有的时候我认为她是被认可感和成就感所支配了。这种心态在基层还可以,但是如果到了高层,纯粹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工作的热情源泉依旧来源于满足感和认可感的话是不持久的、易受挫的。 但我觉得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如果我生在剧中是她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她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青年人将人生理想和国家发展共频,而不是把自己过多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事业或者国家上。当然,黄书记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心世界,比如她还会写毛笔字,会音乐等等,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如果想发挥出跟大的价值,还需要少一点青年人的锐气,多一些稳重和隐忍,有些根基比较稳固的,需要上级和下级慢慢形成合力将它松动、去除,革命绝对是有流血和牺牲的,但是如何将风险化为最小,这也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忙于事业,30岁还没有找到对象,一个女同志,如果年纪大了,生孩子什么都有风险,而且作为女同志,过于操劳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我觉得,奋斗是绝对需要不停的,但是也需要顾及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家庭的建立、下一代的培养,事业是人生的一部分(这里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道基层工作者真的很不容易也很忙),等忙完之后,各种事情都是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点,是我想给她和编剧提的一点建议。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以工作的名义去压迫原本就已经比较稀缺的生活。我们中国有个观念就是勤劳致富,但是缺少创新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下面的人被工作压得太死了,没有时间休息和调整。就说我爸,工作这么多年,没有自己主动出去休假旅游过。当代,跟以往不同,除了勤劳还需要的是创造性。我们讲究效率而不是磨洋工。 德国在这方面是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下班,没有极其紧急的事情绝对不会加班的。我们在这方面到不能保证,也很难达成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当然,我也能看到政府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发布了很多保护法案。但在媒体上还没有做出调整,仍在宣扬辛勤工作很好。我觉得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性,闷头苦干的结果就是缺失创造性。我不是很赞成宣传加班,即使是加班也需要当事人是自己乐意的,但是我希望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上班的时候就高效工作,不要把工作带入生活,也不要把生活带入工作。这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了,某些紧急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以加班,但是,不仅要给工资,还要补上休假的时间。2020年之后我们是奔向科技强国,创新创造强国,在长时间而且高强度的压力基层比较难赋有创造性,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在被规定好的条条框框里面,怎么还有时间去尝试他们擅长的和特别的想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