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篇影评,一抬头,刚刚好看到了窗外的云朵,大自然总是如此慷慨的给予我们馈赠。 每一帧都漂亮得像壁纸,以至于看片子的过程都成了难得的享受。整个片子有种“舒服”的感觉,结构精巧,第一集用了春 夏 秋 冬作为明线,暗线则铺垫了求偶、新生、死亡,第二集则是根据白海豚的颜色,也就是白海豚的年龄来做结构,甚至到最后它们成为博物馆里的骨架和尸体。 心情低落到谷底,真是难过啊。好在导演最终都给了向上的结局,小野牦牛的放生,从此它不再作为商品,小叶决定留在海边继续父亲的事业,人类和白海豚未来还会有美好的可能性。 甚至第三集的开头,蜷缩在雨林里睡觉的小象,都让我不由得想到了那只去世的白海豚,她肚子里还有一只差几个月就要出生的小白海豚,也是那么宁静的蜷缩在妈妈的肚子里,这像一种美好期冀的传承,尽管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 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集,不同于前两集,动物们总是成群出现,这群亚洲象,他们的家族太小了。这是同一个族群的故事,就连名字都很统一,一只叫“武则天”的母象管理着象群,一只叫“国王”的公象拥有绝对的力量,然后是它的竞争者老二、老三,它的儿子老四、老五、老六。家族里,其余的成员不多了,放眼全国,亚洲象仅余三百多头。 这个家族的故事,是国王对故土的寻找,同时,儿子老四完成了成长。但是,老四看起来实在太不靠谱了,明明是跟着父亲探索的征途,却跑去玩电线,还差点把自己缠住了。在它身上,人和动物的界限消弭了,玩耍,睡觉,破坏,它看起来非常像个不听话的孩子。 最后,这个不靠谱的老四,在片子里完成了一次成长。面对老二的挑衅,它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家人。虽然这场战役最终不战而败,它和老二的体型差距实在太大了,老四毕竟还是个孩子。 这场战役,让我想到了第一集里,野牦牛昆仑气势凌厉的从山上冲下来,就为了拯救它的孩子。昆仑和国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昆仑的下山,是为了它的孩子,而国王的退却,也是为了孩子,它想给老四真正成长的机会。 这种对比在片子里还有很多,比如同样在第一集里,即将被卖掉的小野牦牛面对货车拼死挣扎,最终送了性命,被领养的小野牦牛也是不断挣扎,但和野保站的情谊让它挣扎的时候都扭着头,不断后退,担心伤到自己的几位奶爸。 对它来说,这种克制的挣扎,可能正是出于对人类的信任和爱。 信任与爱,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动物纪录片,出现在其中的有大量的人。关于野牦牛,有藏族的信仰,白海豚则被视为妈祖的化身,亚洲象获得了庙里佛爷起的傣文名字,这些信仰串联起了神与动物,也回归到了名字——《众神之地》。 傣族传说认为,神象让天地太平,象是维持平衡的力量。这和野牦牛如出一辙,在藏族传说中,牦牛的脊背构成了如此广袤的山川。对几千年前的人类来说,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于是不得不依赖这些强大的生物。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它们或是拥有庞大的体型,或是拥有强大的力量,成为了信仰的寄托,就像开天辟地的盘古和和泥造人的女娲,动物是最早的神祇。 片子很可爱,小野牦牛跟着野保站的奶爸们一起晨练跑步,寄居蟹靠武力抢占房子,老四和老六用鼻子玩一只废轮胎,不只是动物,就连人类也非常可爱,专家一边介绍一边说“这个好要拍下来”,昆仑加入保护小牛的时候,一个只有智达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一首动物哀歌构成了对牛弹琴的名场面……每次在我快要想落泪的时候,又不小心被可爱到了,心里浮上来温暖。 第三集的末尾,也是我最感动又唏嘘的地方,“后爸”赵平带着香蕉去看老三,发现它瘦了,“原来你看多胖。” 老三像个“坏孩子”,它曾经逼停三十多辆卡车,就为了吃甘蔗,上路,把一辆大车的前挡风玻璃撞得稀碎,最后,不得不臣服于一剂麻醉针,然后被送到了野象谷里照料。 老三被“关押”的地方,正是他们曾经的故土,是国王始终在寻找而不得的故土。老三回到故土,又被困在故土,国王苦苦寻找故土,始终没有找到,最想回家的大象没能回家,在外撒野的大象却被迫回归故土。 这一集的结尾也是凄凉的,老二死了,永远作为失败者死了,再也没有小象出生,三百头亚洲象经不起死亡了。这也是唯一凄凉结尾的一集,尽管它开头那么美好又可爱。 片子没有采用常见的人类视角,这样多少显得有点狂妄,也没有采用动物视角,毕竟用人类视角去揣测动物或许显得偏狭,最终呈现了上帝视角,或者说没有视角,人类和动物如此平等的在天地之中。 前段时间我在云南采蘑菇,我遇到了一朵紫色的毒蘑菇,朋友说好毒,应该把它拔下来丢掉。后来我想,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来说这是一朵毒蘑菇,但对自然来说,这只是一朵颜色好看的蘑菇罢了。 最后我们没有摘,把它留在那里,和我们一样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