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纪录片《与象同行》,是一个百味杂陈的过程。这部纪录片(看资料是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制作的),短短一个小时时间,此片通过从未公开的罕见野生亚洲象社会行为镜头,为我们回溯了整个“短鼻家族”北上南归的全过程。之所以说“百味杂陈”,一方面是被“短鼻家族”的行为深深打动,从而也通过片子近距离地去了解亚洲象;一方面片中也反思了这样的北上行为背后有更深层的矛盾,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难题。 1990年,我第一次在广州动物园看到大象。我还记得在冬日的阳光下,大象母亲和大象孩子站在水池边,晒着太阳,游客们隔着栅栏跟大象合影。庞大、乖顺、静默,是我对大象的第一印象。在我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大象,它们不是牛、猪、羊,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电视中、书本里、杂志上,时不时能看到大象的身影,但至于为何在动物园能见到它们,而它们原本生活在哪里,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大象对我而言,是一个看起来熟悉实际上很陌生的存在。 2020年3月,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看到一条新闻:“短鼻家族”象群共计16头野象从西双版纳州进入普洱市,并一直北上。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旅行。2020年12月,象群在普洱生下一头象宝宝,数量变成17头。2021年4月16日,17头野象进入玉溪元江县。4月24日,两头大象返回普洱墨江县,象群变成15头。5月16日,15头亚洲象到达红河石屏县……一直到第二年,2021年8月8日20时许,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9月10日1时,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湍急的把边江,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普洱市宁洱县境内。 我后来查资料,了解到:“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在我国的西双版纳和普洱也有分布。据2011年估计,我国境内含有的野生亚洲象在50年间从150头左右增长到200多头,现在可能有300头左右,可见在保护关注下数量在逐渐恢复。亚洲象的数量恢复来之不易。亚洲象的群居方式主要有两种,成年的雄性大象要独自生活,而成年的雌性大象会携带着小象进行群居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大象都是成群结队十几只一起的。” 北上,再南归,一年多的时间,它们走过了一千多公里的漫漫长途。在这段时间里,我继续我的生活和工作,做了无数的日常琐事,也有很多的烦心事,可是忽然在心里会跳出一个问题:“那群大象现在怎么样了?”于是迅速去搜索它们的消息。哦,它们到了墨江。哦,它们现在离昆明不远了。哦,它们闯入民宅了,还去玉米地里“偷吃”了……就像是追一个持续了一年多的电视剧,当我在日常生活中觉得烦闷时,就会探出头来看看它们的动态。 关注它们,一开始当然只是好奇心,可是慢慢地熟悉了它们后,情感上有了牵绊:它们在山林、村庄、城镇上一路往北走,是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在召唤它们?是不是远古的家园记忆,就像是一个乌托邦一样,吸引着它们?一路北上,没有停歇,没有找到这样的所在,它们会不会感觉迷惘?挫败?困惑?毕竟它们是非常聪明的生灵,有着高度社会化的行为,也能理解到人类给予它们的很多帮助和指示。温柔而有力,是大象家族给我的强烈感受。通过纪录片,我们看到它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照料小象,有的负责引路,有的负责断后,有的负责警戒,休息时成年大象围着小象,场面看起来非常温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象群里有成员在人工蓄水池爬不上来,其他的大象想各种办法营救它们,最终成功。那个互帮互助的场景着实让人眼眶一红。 越到看到后面,我越会生发出“心疼”之感。世界已经大变了,适合于它们生活的区域越来越少,越来越碎片化。它们想冲出一条生路来,可是寻寻觅觅,何处才是家园?当然这一路上,人类给予了它们很多关照,政府工作人员、村民、环保专家、媒体……都参与到其中,大象没有受到过攻击和伤害,到后面也逐渐地信赖了人类,按照人类做设计的返回路径“回家”。可是更深层的问题依旧是要解决的:如何保护好大象的家园?如何实现人类与大象的共处?如何处理好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 着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其科普名着《缤纷的生命》里写道:“我敢说,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拯救生态系统,因为逐一观察其中每种物种后,生物经济价值与美感价值才会一出现,保护的情感也会由衷而生。明智的程序是让立法过程来推延,科学来评估,深入了解以保护。保护上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的天性,即‘人们对生态系统的了解愈清楚,破坏的可能性愈低’。正如东非的塞内加尔的环保主义者迪乌姆所说的:‘到头来,我们只保护我们所爱的,只爱我们所了解的,只了解我们被教导的。’” 此次,我们对于象群北上南归的全程关注,也该如此。深入地了解大象,走近大象,才能生出保护的情感。而且不只是大象,还有诸多丧失家园的生物,都应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此片的意义也在于此:它为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记录,提醒我们问题一日不解决,大象很有可能还会北上。而让它们安心在“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