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较长,不适合非R级血浆片影迷的读者及无耐心读者。 开门见山,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在多余的对话与镜头中成为其致命缺点之一,而另一个缺点则是其在杀人手法设计上的头重脚轻——相比影片前二分之一,后半部分明显过于敷衍。前半部分的虐杀戏将观众的阈值已然提高,可后半部分的杀人手法设计却没能在残忍程度及观感上强于或者等同于前半部分,这种设计与节奏上的头重脚轻便导致了观众的一部分不满足。与此同时,后半部分所充斥的过多的多余对话及突如其来的玄幻剧情也着实让一部分观众大失所望。
作为一部Slasher(砍杀片),第二部总体来看着实不如第一部,而其失败的原因中,时长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电影放出两个多小时的片长时,我非常兴奋,因为几乎没有砍杀片会拍两个小时。但在观影结束后我十分不满意,与第一部的85分钟时长相比,第二部138分钟,多出来50分钟,但这50分钟并没有被多数填充于影片的杀戮场面设计,而是放在了无意义的非必要剧情及其附带的过多的多余对话中。 第一部节奏非常紧凑,血腥杀戮场面的设计与在电影节奏中的安排也很合理。开篇第一个扣眼杀人设计毫无遮掩的摆在观众面前,由此奠定了该片的基调,观众也就此对后面的杀戮设计满怀期待。随着剧情发展,观众的期待得到了一步步的满足。第3个杀戮手法,即第一部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杀戮场面:用手锯将倒挂的女人从中间锯成两半。这一段直接将观众的阈值提到了一个极高的点。但在此之后第一部没有泄气,后续的几个杀戮场面虽不能企及锯人场景,但虐杀手法和直白的画面展现完全能够满足观众的期待。例如:一气呵成且利索的割头场景;女精神病的被杀方式及后续小丑披着她的头皮和胸部游荡的诡异画面;清洁男的砸头爆头......第一部在恰到好处的时长内完美的完成了砍杀片的任务,人物对话也没有出现无意义的大占篇幅。且其最成功的,还是在节奏上安排适当,虽没过多的剧情发挥,也有角色不补刀的低智设定,但其通篇下来观众看的非常过瘾,且在技术层面也将杀戮场面展现的十分合格,所以第一部着实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砍杀片代表佳作。 在对比之下,第二部的缺点很明显。 第二部前三个杀人手法设计是成功的(除去洗衣房的路人,因为没有设计。前三个指法医,商店男店员,女主的朋友),且到女主的朋友被杀为止,前面的时长才是第二部的合格部分。 女主朋友的被杀场景对等的是第一部的锯人场面,二者分别是两部电影中的最高能杀戮场面。如上所述,第一部在锯人的高能戏份后并没有泄气,该有的杀戮或血腥场面仍然在不久的时间间隔中接连出现,但第二部却在此后泄气了。接下来观众看到的是篇幅过量的对话及非必要场景镜头(派对等),而后续的杀戮手法也一同弱了下来,甚至出现了没有设计——女主的妈妈被一枪打死,女主朋友的男朋友被捅了下体后甚至没再出现。当然,即便是砍杀片也不是非要给每个角色都给予丰富的杀戮设计,但是该片的关键在于,其后半部分的剧情有所发挥,但剧情并不充实,并不吸引人,而一部血浆片在缺少丰富的剧情支撑时,它就必定需要血腥场面来填充。可惜的是《断魂小丑2》便同时缺失了后半部分的剧情与杀戮,使得观众在前半部分被提高的阈值难以得到满足。 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将时长缩至与第一部差不多的八十来分钟。有趣的是,缩时长,实质就是剪掉上面所提到的多余对话及过量的非必要镜头,这些问题可谓是摆在明面上。然而,第二部即便是缩短时长也无法解决其另一个致命缺点,那便是其魔幻的结尾。 小丑在《万圣节前夜》中首次出现,在那个故事中观众可以很明显看出小丑不是人。《断魂小丑》第一部没有明确提及小丑是否是人,但在结局可以得知小丑是杀不死的。故本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中完全可以对小丑的来历,身份或者应对方式等展开发挥与解释,可导演没有这么做,反而硬是将时长都用在无意义的地方,并且写出了那个很可能毁掉小丑这一潜力巨大的恐怖形象的魔幻结局。 这个结局我非常不满意,非常讨厌。 小丑实质上是杀人狂的形象,在第二部结局之前该系列还完全是一个现实题材的恐怖片,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小丑到底是什么东西。可第二部结局让女主死而复生,宝剑发光——这可以理解为导演个人的强烈意愿——但从宏观来看,这纯粹是胡闹,而且已经让观众对小丑这一形象产生了认知偏差,同时也陷入了对这部电影题材的思虑——女主复活,手握宝剑狂打小丑并砍下他的脑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且电影也未在结局给予解释女主为什么会死而复生,宝剑为何发光,这种做法实在会让观众觉得导演及编剧在结局处糊弄了事。同时在最终结尾处,第一部的幸存女孩生下小丑的头这一情节更像是将小丑系列所有前作的概念都推翻,完全变成了一个没有解释、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四不像魔幻片。这一切看似像是留下疑问和悬念丢给众人讨论,但一部砍杀片里突然出现这种没有缘由与解释的魔幻剧情,着实没有任何说服力,也不会给电影带来正面价值。这个结局在我看来,是非常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