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发微信来告诉我央视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去世,我听了很难过,因为走麦城和五丈原一节,我每次看都忍不住落泪。都说国人不崇拜失败的英雄,但关云长似乎是例外。关云长并非完人,他政治手腕不够黑洞,没有处理好孙刘两家的关系,造成两面受敌的危境。在军事上,统率的部队毫无斗志,不战自溃,最后只能带着数十人走麦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绩。虽然如此,但历朝历代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之奉为武圣,直到现在不少团体也祀之为盟主,这其中的缘由实在耐人寻味。
为了理解关羽封神的秘密,我们可以拿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武将作对比。没错,就是号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奉先了。
央视《三国演义》的关羽和吕布,跟正史自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大的谱儿是不错的。正史中的吕布,是没有那么能打,甚至关羽都与张飞、刘备联手,才能占上风。所谓“三英战吕布”,只是小说家言。但有一点,无论正史还是小说、电视剧,都是板上钉钉的,就是吕布这个人,确实是个猛将,较之关羽,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布也不能说是一个大坏蛋,他听老婆话,也疼爱女儿,在家人眼中他可能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在部将眼中他杀董卓,是汉朝的忠臣。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央视《三国演义》找吕布这个演员,实在是演活了。他也没有像曹操那样做过什么屠城、盗墓之类太出格的坏事。所以陈宫宁愿跟着吕布死,也不愿意追随曹操。张邈这些城中大族也支持他。吕布最后惨死白门楼,大家还有点同情。
所以关羽和吕布的武功和德行似乎相去不远,为什么身后评价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评论吕布说:呜呼!布之恶无他,无恒而已。此论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吕布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仰,也没有长远的规划,为了眼前的利益,忘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对于经常反复的小人,即使有某种长处,也是乘早分手的好,否则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受其伤害。丁原信任他让他作主簿,被他杀了;胡轸和他闹矛盾,被他害了;义父董卓(侍婢私通吕布),被他杀了;王允一直视他为武夫,弃他去了;袁绍想重用他,他行检不端,跑路了;袁术想利用他,被他反复利用;刘备好心收留他,他暗通下邳相曹豹、丹阳中郎将许耽,随后乘刘备不备占了徐州,把刘备赶到广陵乡下吃野草、人相食,刘备回头无奈乞和、被吕布支配至小沛。他的反复无常不止是针对敌人,就连对下属也言而无信,令部将自己也陷入疑惑当中。布因恋妻儿而留在城内等死,这是消极防御的办法。在城内又不能团结部众、上下一心,结果为小事与部众忿争而为下属执而投降。吕布被曹操俘获后又贪生怕死,厚着脸皮向刘备求情,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吕布死前还不反省,说什么“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刘备收留他,他几次三番将刘备逼入死路,这样的人又有谁愿救?
关羽和吕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的忠。他和他的大哥刘备相信仁义爱民,在他们的治下,百姓拥戴,没有屠城劣迹,他们宁愿战败、宁愿妻离子散也要把几十万老百姓保护在身边。为什么?因为这些老百姓落到曹操手里,可能又做了肉干。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君主制度,以皇帝和天命直接统领万亿军民,中层脆弱,法制简单,政府力量之不及,半靠社会力量支持。所以要利用民间的忠孝观念作为帝国之有力支柱,关羽给了君王和武官一个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忠”标准与行为,这才是关羽地位的来源。
此论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关公这么高的地位,不完全是因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关羽。而还有民间对忠义的推崇。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就算是孔夫子的后代,以让梨而闻名的孔融,就认为父子之间没有情分,不过是“情欲发耳”;母子之间的关系,也不过是“如瓶盛物”。孔融此人名气虽然大,其实没有什么实学,不过是现个左派愤青,例如他这个观点,只要他对世界有点观察(格物致知),就会知道父子之间实有大爱。他在政治上更不行,官渡之战他预测曹操将败,比起郭嘉之类的谋士要差得远了。大儒尚且如此,外戚、宦官的道德水准就更等而下之了,他们之间互相猜疑,国舅何进先动杀机,宦官是被迫反击。宦官起了杀性,后来袁绍见没有胡子的便杀,董卓进京更是大开杀戒,天下大乱的局面就形成了。造成的结果是中国人口锐减(由西汉全盛时期的5000万锐减去四分之三),连曹操也伤心感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一边写诗,一边屠城,在徐州大肆屠杀老百姓数十万口的事,尸体投到泗水,“水为不流”;同时屠杀了三个县,“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曹操在官渡之战结束后,由于认为河北人将不会忠于他,就将7-8万河北的俘虏兵,全部残酷杀死。举国都是吕布那样的不知忠义,只知个人恩怨,睚眦必报的小人物。曹操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但我们只能崇拜关羽,否则当我们赞美车轮(哪怕是所谓“历史的车轮”)的力量时,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尝到它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