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阿凡达》的遗产(3)

时间:2022-11-1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只狼 点击:

  这意味着观看2D版、3D版和3DIMAX版,都是不一样的《阿凡达》,除了如艾利逊·格里菲斯所强调的视觉范围超越眼镜框边缘而制造的遨游感之外,IMAX的亮度也补偿了3D眼睛造成的减光。以全景投入、至纯至亮的名义,3DIMAX版成为了影院观看的至高体验,这种体验虽然因为后期《复联》系列的视听轰炸而显得不再突出。但是相比后者这样的“快消品”,《阿凡达》在一种慢速沉浸的观赏中能达到的感受力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严格来看,漫威并不尊重技术,也不尊重叙事,更不尊重生命(它们已经完全沦为儿童嬉闹片)。这些架空的世界中徒有标签式的异能,有机关联并不存在,都是零散再利用的模块——它们是真正的机械算法生产,而《阿凡达》则从未放弃手工的、亲力亲为世界,从绘制、建模、3D捕捉、舞蹈仪式、飞行线路的设计来说,它是一整套的人类学研究与建构。对此,《阿凡达》的概念艺术总监本·普罗克特在采访中说道:

  多数导演都满足于让片子看起来很酷,但对詹姆斯来说,那不是他追求的世界,说到机械、人造物、技术话题,他希望都能奏效、都有意义。他想看到影片像机械工程学思维、实用思维,其中的这个把手有何用?这个活塞干什么?这都不是严格的艺术指导和化妆术,这是更高的艺术设计,他把我们都带到了那个高度。

 

  整部《阿凡达》的纪录片《捕捉阿凡达》都再现了卡梅隆制作整部电影的匠心独运,或者他作为艺术家的雄心壮志。影片的技术创造和全球势不可挡的票房奇迹证明了它作为电影制作指路明灯的意义,也让它在电影史上占据了一个异常独特的位置。从剧情上看,它似乎不甚突出,但卡梅隆的精彩手笔,恰恰是让一种庸俗的剧情假以技术和感知重建与生命之间的联系——《泰坦尼克号》是如此,《阿凡达》也是如此。

  这是一种技术-生命的构造,它的核心并非《终结者》式的,而是《阿凡达》式的,这个计划完整而浩大,时间线要比我们想象的更长——它始于卡梅隆12岁的海洋梦(这后来成为《深渊》的剧本),终于不知何时能够完结的《阿凡达》,这是一个毕生的工程,是重返海洋文化、重建技术多样性的宏大计划。

  在2009年《每日电讯报》的访谈中,约翰·希斯科克将卡梅隆评价为“我们时代的顶尖科幻作者和特效梦想家”,回想起少年卡梅隆一连看十遍《2001太空漫游》的痴迷和惊叹,我们也大概会为看十遍《阿凡达》感到同样的惊叹,它的哲思定然不及库布里克,但它与我们的时代联系却更胜以往。

  《阿凡达2》在时隔13年后,终于要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这不是传奇的回归,而是向着“水之道”(即海洋文明)的精神-技术重建,一切大概就是卡梅隆在影片中所说的:“水之道,连接万物,超越生死,亘古不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