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专利侵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2)
时间:2022-11-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鹏 点击:
次
0.2本研究意义基于上述问题,本书将对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做全面的、系统的经济分析,其理论意义有二:
一是为深刻认识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经济理性和经济逻辑提供理论依据。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与经济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从而最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发明创造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也需要最有效率地加以利用。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其目的正是为了最有效率地利用发明创造。所以,在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中,是以效率来诠释正义的。本书通过揭示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各个组成部分的经济逻辑,以及各项具体规则中蕴含的经济理性,为深刻认识这一制度的经济学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对法经济学本土化作出有益探索,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尽管法经济学在中国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水准的学术论文和教材,但从总体来看,其发展在事实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是现有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对具体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二是仅有的少数几个对中国具体法律制度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中,并没有真正将法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也未能够深入揭示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本书努力克服以上不足,从经济学的角度厘清和理清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及逻辑结构,并构建一个完整、详尽和统一的经济分析框架,应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诠释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经济理性,分析该制度各部分内容的经济效率,揭示了该制度的经济本质,研究中将法学与经济学分析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对法经济学与中国具体立法、司法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运用法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具体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现实意义有二:
一是在立法层面,对构建一套高效率、低成本促进自主创新的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努力降低自主创新成本,避免资源、资本浪费,对我国这样一个资源、资本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通过降低保护自主创新成果的最重要法律制度--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成本,来降低自主创新的制度成本,已成为降低创新成本的题中应有之义。本书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效率,就该制度对创新成果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评价,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提出进一步降低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成本的立法对策,为构建一整套高效的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是在司法层面,为正确审理侵犯专利权案件,保护创新成果,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现实在不断变化,而法律却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律总是滞后于现实的,具有滞后性。同时,法律又具有原则性,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穷尽所有具体问题。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日新月异,情况瞬息万变,问题层出不穷,而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却不可能随时修改,其滞后性和原则性就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法官充分理解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立法本意,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具体时,能够根据立法原意正确适用法律以解决纠纷。本书通过分析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中蕴含的经济逻辑,揭示了各项侵犯专利权法律规则的立法本意,为法官正确地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有效保护自主创新成果,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0.3研究角度
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经济分析是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制度,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侵犯专利权法律结构和法律规则。
0.3.1法经济学的角度从法经济的角度进行研究,本书运用了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的详细介绍参见李省龙: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74页。:
第一种方法是行为预测。即应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判断在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约束下行为人的反应,预测法律规则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而为法律规则的选择提供依据。本书在研究专利权人和侵权人对不同责任规则和赔偿数额的反应,以确定最优责任规则和赔偿数额时,运用了这种方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