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绪论(专利侵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4)

时间:2022-11-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鹏 点击:


    0.4.2主要内容

    本书分三个部分实现上述总体思路。

    (第一部分):理论铺垫。

    (第一部分)是理论铺垫,其目的是奠定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经济分析的基础,共分两章。

    (第一章)对现有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经济分析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关于专利保护的正当性,存在两个派别--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议的实质是专利制度利弊之间的矛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从专利保护的期限、范围两个方面,对最优专利机制进行了设计,以在专利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和激励创新之间寻求平衡。1960年,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出版了他的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成为法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此后,交易费用分析、产权分析等理论被应用到侵权法的经济分析研究中,开启了侵权法经济分析的新时代。但是,关于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探讨并不多见,我国几位青年学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总体上仍显得相对滞后:一是没有进行完整的系统研究,二是缺少最优制度设计,三是对有关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理解不够充分。

    (第二章)从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了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演变、内容、逻辑结构和特点等基础性问题。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利权二次界定制度,二是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判定制度,三是专利实施权安排制度,四是外部性解决制度。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将权利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救济制度是指权利受到侵害时,当事人采取某种措施解决纠纷,保护权利的制度。相互融合起来,形成禁止性规范;另一个是与其他法律制度相比,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对产权人(对专利制度而言,产权人是指专利权人)的权利限制更加严格。

    (第二部分):具体制度的经济分析。

    按照前面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本书从第三章开始,分四章对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经济学分析,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第三章)研究了专利产权的再界定,即解释权利要求的经济分析,这是整个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与法学上的专利权范畴相比,经济学上的专利权的本质和内容都要宽泛得多,而且它更强调专利权与个人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更重视专利权对行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概括为一句话,经济学专利权关注的重点是效率。专利权具有排他性、分解性、可让渡性和界定高成本性的经济特征。由于专利权不同于物权,其初始界定大多不够清晰,为了实现产权的功能,在侵犯专利权诉讼中,法院必须对专利权进行第二次界定。专利权第二次界定的最优原则是“周边限定”原则,界定方式以全部技术特征为准。

    (第四章)通过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归属分析、成本收益比较等方法,构建判断模型,对何种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进行了研究。有关落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判断模型包括相同特征判断模型、等同特征判断模型、禁止反悔模型和公知技术排除模型。由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因此,在本章的最后还建立了一个落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判断模型。

    (第五章)在交易费用视角下分析了专利实施权安排,即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分析。只有实施专利才可能发生侵权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实施行为都是侵权行为。一般情况下,专利实施权属于专利权人,专利权人可以与他人通过谈判,许可他人实施专利,这种自愿交易是有效率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交易费用过高,抑制了实施权交易,为使专利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应将实施权安排给对实施权净值评价最高的一方。实施权不完全属于专利权人的情况有:将专利申请日前实施或为实施做好准备的实施权安排给先用权人;将专利产品首次出售后的处置权安排给购买者;将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实施专利的权利安排给科研实验者;将使用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功能的权利安排给使用者。以上情况下,未经许可实施专利不构成侵权。

    (第六章)探讨了侵犯专利权外部性的解决方式,即侵权责任的经济分析。未经许可实施专利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且不享有法定实施权,就构成了侵犯专利权,侵犯专利权产生了外部性。传统上通过政府干预方式解决外部性存在明显不足,应当综合运用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解决外部性。在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时,要结合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责任规则激励侵权人施加社会最优水平:对侵权产品的销售者、使用者适用过错责任规则,对其他实施者适用无过错责任规则,才能够激励侵权人选择社会最优注意水平和行为水平。同时,法院判决不同的赔偿数额对激励侵权人选择最优行为也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按照实际损失全额赔偿,是有效率的选择。但是,法院在难以确定侵犯专利权损失的情况下,对损失加权平均值的计算相对正确,也能够激励侵权人采取最优行为方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