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臧克家说过,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天真”。朴素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也;天真者,澄澈透明,绝少杂质是也。当然了,臧克家还说,生活是诗歌的土壤,诗人必须首先是一个好人,诗人怀着善良之心,能为一只虫子的死亡而流泪;诗人经过人生的历练及文学的修养,其人格达到放光的时候,他的诗歌也就开始闪光,也就接近朴素天真了。由此看见,达到“朴素天真”的诗歌境界,是何等的不易啊! 我喜欢《月亮吧》,是因为我觉得这首诗歌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在诗歌的形式、内涵及表达上,几近达到“朴素天真”的境界了。诗人应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内心感悟与美好的愿望和真实情感,平易中寓含深意,轻松中透示凝重,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感染与共鸣。 我又想到人们对当下诗坛的种种迷惘。许多人在感叹诗歌的衰微,在感叹人们精神追求的缺失。试问在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火热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曾有片刻的停息吗?没有!人们真是缺乏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吗?不是!诗歌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情感表达形式,有着其无可替代的社会功用。来自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人们对好的诗歌打心眼里是喜欢的。对于那些只写自身感受,不能给人真善美享受的诗歌,达不到形式美,内涵丰,又易懂的诗歌,发挥不出抚慰心灵、弥合伤痛、催人奋进的社会功用的诗歌,也就不必埋怨人们不喜欢了。 现在,请允许把臧先生的《月亮吧》最末一段搬来,在对优美诗歌的回味中,结束这篇读后感吧: “月亮吧,月亮吧 坐在你的氤氲里 你是否是在告诉我 我心有你,我的一生就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