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三块广告牌》又名美国小镇的内耗

时间:2022-12-0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北风其凉 点击:

  《广告牌》 和2004年的《撞车》是同一个类型的电影。戏剧剧本相当的强,在失去类型片和商业元素支撑下依旧能靠一些来自于生活中细小又合理的矛盾把情节弄的一波三折,文本的意蕴又含蓄多义,电影层面执行力强,完成度高,可以看到很多细节。

三块广告牌

   一方面个人不能否认它是个好作品,但确实个人又没有体会到曾经像达内兄弟的现实主义作品带来的震撼感。

   故事里有很多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种族,同性,枪支,家庭暴力,外貌歧视等等。但个人认为这些伪装着塞进故事的社会议题的密度太高了,故事本来有非常强的现实性,故事的切入点已经足够好,罪案后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如何受到影响,周边的人对案件和当事人又是什么反应什么想法,至于黑人同性枪支等一堆社会话题出现的时候我不知道是说用料够足,还是说是出现了分散性的干扰。

   二是依靠警长的几封信让暴力走向爱和和解这种鸡汤过于强行, 很明显警长的文笔比我好太多了。

   导演说自己的灵感来自于看到有人用竖起的广告牌指责警察破案不力,导演故事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真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吗?要真是这样故事的几次矛盾可能就不会产生。某些时候理解和和平只能算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一身疲倦后的放弃。社会的矛盾,制度的矛盾只能在社会和制度层面解决,宗教大爱和生活信仰的重建确实能让人的生活走出互相折磨,而现实生活的和平对死者来说没有正义只有遗忘。

   角色层面,人物不脸谱化这个要求对优秀作品太低了。影片前半段这明显是个反体制的故事,整个警察局的景象看起来确实松散和吊儿郎当的人不少,母亲却有着少见的体面、智慧和坚韧。我相信不论是美国还是内地和一个体制去做对抗都是难事。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解决问题更容易。

  但在几次反转中母亲对女儿脱口而出的诅咒,警长的三封信有种明显为了让善恶更模糊和人物更为复杂的痕迹,这种戏剧技巧上的好,和让角色更复杂,演员表演上有多的空间的好,而实际上却在不断消解电影的议题,回避真实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感觉《三块广告牌》比不上《秋菊打官司》。《秋菊》里的荒诞和矛盾是因为农村社会和现代法律体系的冲突,秋菊想要个说法要村长道歉,但法律给她把人还不错的村长抓起来了。看着表面问题解决了,实在上根本矛盾依旧留给了观众。

   但不得不说科恩嫂的表演太过厉害,可硬可软,硬的时候让人畏惧,软的时候令人悲伤,从一如既往的固执到看到警长咳血时候的慌乱,情绪的转换自然到令人赞叹。看到女主用两个毛绒拖鞋对话那段,因为情节和人物外形略微反差而产生的柔软和生活趣味就很让人产生共鸣。

   电影的戏剧性很突出,在一众类型片中有很强的社会性,在社会类电影里面兼具娱乐性这点比较难得。但在真正的讨论问题上却不如同一类型的优秀的作品更别说经典的文学以及社会学作品了,或许电影作为一个承载社会讨论的媒介要求不能太高了,料加得够多讨论的热度就能更高,所以电影就算是反类型实际上还是运用了“套路”。在今天这么多优秀作品的情况下,反套路都行成了自己套路。至于“爱”这个解决方案可以说把开篇那个在执法者面前毫不妥协显得固执的母亲形象冲得七零八乱。在后来者的作品中《东城梦魇》里同样有因为女儿案子没破而借用媒体像警察施压的母亲,但人物形象上这个母亲和梅尔以及警察局的形象更真实,主角破解了案件却不得不面对破案本身对自己闺蜜和她孩子的伤害,体无完肤的生活并不因单纯破案改变,但人有勇气和改变的机会。个人觉得《东城》处理得更好一,但毕竟电视剧有更长的时间去塑造角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