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一个看过一喜的普通观众的看剧记录【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第二季观后感】(4)

时间:2022-12-2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过三千 点击:

  当内圈的人足够喜欢的时候,确实会激发出各种产出作品,进一步吸引路人眼光。

  在这一点上,深度冲浪的年轻人无疑是主力,换个角度说,如果想引发足够大的网络讨论度和二创,就得拿出一点年轻人(900010后)喜闻乐见的东西来。反面例子就是一赛段蹭恋与主题游戏的那个作品,没在正片里放也被骂上热搜···

  反过来,如果讲的共鸣玩不出一些新意的话,就很容易让人觉得老套。鑫仔的厉害之处(李诞夸的)就在于总能把旧的东西呈现得很好玩,而旧的东西,往往是受众最多、共鸣最多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是网文作者的缘故,鑫仔的脑洞思路就是很贴年轻人(网文作者这个身份本身也很受年轻人喜欢),再加上那么多厉害的二创,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用追网文追故事的各种套路来品味刘波和傲天的故事,什么替身三生三世还魂······就是很贴,越贴还越上头。

  3.关于情节和人物

  对我而言,二喜里面只有刘波和龙傲天这两个人物是有传承的性格特质在的,形象反差大的一对人,刘波温暖包容,龙傲天永远的强者,有情感联系。(除此之外,刘同虽然是永远的神,但貌似系统不大一样,性格也不大一样。)

  而上一季,拥有独特名字和世界的,我认为是舞台上的皓史成双系列作品,这一对的性格和故事也是具有传承性和独特氛围感的;还有应该就是江东鸣的三国系列。

  (解释一下“传承”。举例而言,逐亚的作品可以说是内核一致,但人物形象是在每一部单独成立的;小婉凌峰的很多次CP,从人物性格和氛围来说没有特别统一,当然也是好磕的!);

  这种“传承式”的系列作品,可以深度立体人物,加深故事性,让追综艺的我们有看完整电视剧的感受,也更容易爱上里面的人物。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刘波和傲天为什么“痛失真名”?因为很多人最开始沉迷的,就是刘波和傲天的世界和故事。

  感觉从这个思路,可以把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l A密梗型;比如《互联网体检》,看完之后完全不记得任何人物,就是剧情和本子纯好笑;还有飞扯的作品,纯段子;

  l B人物符号型;比如《父葬》里的嘉宾们,《遇人不赎》里的海盗及海盗家人等,更多时候形象的存在还是为了推动故事进行;

  l C强人物型;比如逐亚的经典作品,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立体,杀手和歌手,上课的老师和拖把师哥,爱唱戏的我,坚持初心的导演,因为人物的存在而发生了一些故事。

  这三者也存在互相交叉的部分(比如闫佩伦的许仙,就属于B和C的交叉,依旧知书达理读书人的样子,但又很具有新的清新直率的特色)。

  这三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做得好笑,但如果想要“流芳百世”,那一定还是得靠人物深入人心(我说的),要么树立了特别经典的人物形象符号,要么是有血有肉有真情的人。

  4.其他碎碎念

  l 喜剧观众真的都好有梗!大家都好好笑。

  l 有的作品会存在一种越看越好笑的情况,初看笑得少,越看越好笑。这可能就是“控评”和“导师评论”(褒义)的作用吧,很多时候小部分人的解读和评论就是会影响更多人。

  l 有的作品是当时笑了,但没有重刷的欲望。

  l 贴共鸣不一定好笑,不贴共鸣也能好笑。

  l 要么让大家猜不到故事的发展,要么在直接告诉观众要讲什么的情况下通过技巧让大家笑出来,哪种更难?

  l 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人笑点和喜好差异太大,这个东西无法衡量,有争议很正常。但是,总有那种所有人(指接近所有人的大部分人)都会喜欢的笑点。

  l 看这玩意儿真洗脑,脑子里收获了一堆破梗,而且非常持久。

  l 比如现在我脑子里是“造大西瓜”“用真心”“你瞅瞅你那个重音!”

  l 东北人好像喜欢说粤语和唱粤语歌?

  l 喜剧大赛提高了我的阙值,我觉得隔壁脱口秀大会变得不好看了(在追的过程中弃看了脱口秀,到现在还没看决赛·····)

  l 三喜再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