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可惜地都太脸谱了。没有人展示出任何复杂性。奶奶的表演太话剧,孙女的表演又太不经意。奶奶的完美和教科书版的慈祥反而显得很假很假。或许她从一开始就在配合全家演戏,反而make sense。predictable的对话,扁平到不行的“中美”各种平行对比:酒店服务员问billi中国好还是美国好,“我觉得还是美国好”,billi回只是“不一样。”饭桌上妹妹阴阳怪气两个离开太久的哥哥,不照顾妈妈,钱都没赚到,但还是想送自己小孩去美国,但又要他回来。。。太典型太熟悉的种种场景,而导演对这些generic之下的矛盾好像没有过多反思,这些confrontation完全被一笔带过,完全也没交代那些亲戚的内心。billi心中的“长春”是那个从来没有完全活过的童年和永远慈爱大过天的奶奶。当她说她要留下来照顾奶奶时,妈妈早就知道是贻笑大方的慰藉。妈妈算是比较立体的角色。(爸爸演得好但是完全没有角色,叔叔有角色但是都是很language角色,没有内心)妈妈是一个humanist,probably christian,光谱是偏liberal不take国内种种bullshit,她是有很多个人的期待和愿望都寄托在“美国”所代表的价值上,但最后发现不管在哪,其实面临的日复一日的问题又相似,美国有、又没有解决她的这些疑问。女儿又站出来质疑“美国”并非比“中国”要好,相当于完全否定了母亲放弃的决心。所以妈妈好气。billi眼里的长春,那些华裔很爱很爱拍的中国街头的景观,好像总爱凸显街头性,是互相想分一杯羹,心知自己永远不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的appreciation,既羡慕又带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记住的两个镜头:一个是billi和酒店隔壁麻将鸡的对望,鸡眼神里闪过的一丝伤悲;和billi最后和奶奶的拥抱,告诉对方不要哭,都哭了。简单缅怀童年trauma的片子吧,没有更深的东西。 导演和奶奶的感情用她的意淫来compensate亲情(包括电影本身)这件事本身是很悲伤很悲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