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资料馆弗里茨·朗回顾展映,现场配乐Nova Materia组合(Caroline Chaspoul et Eduardo Henriquez)。播放的是来自茂瑙基金会的170分钟修复版,现场配乐非常生动。这是朗的最后一部默片,也是UFA的最后一部默片大制作(30年就推出了《蓝天使》)。仍然是他和妻子Thea von Harbou的合作:后者是同名小说的原作者。 飞到月球前的部分很迷人:一开头就用老教授在家门口墙上留下的巨大背影亮出表现主义底色,老教授喂老鼠的画面有些感人(而老鼠后来竟然也成了登月团队的一员);一小撮恶人试图秘密控制全世界的标准朗式故事设定没有缺席,大反派变装老头又变回原样的场景又在阴谋中插入了许多喜感;朗的构图朗的人脸特写依然给得非常精准可靠。而从火箭的出场开始,科幻特技效果就完全吸引了注意力,感觉制作水平不亚于《大都会》。一直到登上月球之前本片都算是优秀的科普作品:第一宇宙速度、三级火箭、登月轨道……算是展现了当时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认知水平吧。据说探空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就来自这部片。冯布劳恩们都看过本片印象深刻,于是后来德国的V2火箭外壳上还涂上了本片的小标记! 但火箭在月球着陆后、老科学家跳下火箭点着火柴然后脱下宇航服活蹦乱跳开始,就变成有点像狗血剧了????每个人参与登月其实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情绪。几个男人很快就开始纠缠扭打:老科学家擅自离队自嗨结果在找到自己预言的金矿后掉进沟里死掉;大反派悄悄跟着老科学家找到金子后试图丢下其他人独自启动火箭回地球遭到顽强抵抗最后被干掉;两个中年男科学家为同一个女科学家明争暗斗,其中一个精神脆弱贪生怕死一心只想赶回地球……而女科学家则有情有义明事理顾大局,男人们勾心斗角的时候她认真搬出摄像设备在月球上开始考察的画面非常帅气……另一个美好的角色当然是偷偷混进飞船的小男孩,他的淘气和勇敢让足以几个成年男性角色汗颜。 后半部分这些违背科学知识的场景大约也不能怪朗和Thea von Harbou:当时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可能就那么多吧,剩下的就得靠编。回头来看,从1902年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到朗的这部,也才隔了不到30年。片中有一处明确展现了这种认知上的进步:小男孩拿出他收藏的关于月球的漫画时,观众都笑了。漫画里关于月球死亡射线、月球怪兽之类的想象,可能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那种夸张的画风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月球旅行记》里的画面。但在1930的本片中,坐上火箭飞往月球的成人们已经都把这些当作笑话了。而再过不到40年,人类就真的登月了。本片之后4年,弗里茨·朗离开了纳粹德国,前往好莱坞发展。而设计V2的关键人物冯布劳恩则要等到德国战败后才被美国人挖走,此后他成了把阿波罗送上月球的土星5号的核心设计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