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看动画版《舞伎家的料理人》时,我就认为世界上不会存在像季代这样的人。 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做自己”,追求“个性”,我们多少有些“自恋”。 但季代却有着甘愿为他人牺牲的精神。至少在她和小堇的友谊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季代是付出更多的一方。
从人性自私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像季代这样的朋友来爱自己。 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又很难成为像季代这样的人,也不太敢成为这样的人…… 因为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我们清楚爱的代价,知道爱很难得,一般人不会「无条件」的去爱别人。 如果真的碰到一个人,他对我们很好,非常非常好,我们还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揣测:“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呀?他到底图我啥啊?”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就会发现,季代这个人是过分美好的,也是过分天真的。如此美好天真的人,我自然会怀疑她存在的真实性…… 尤其是季代这样正值大好年华的少女,却整日困于厨房,围着灶台转,我会为她感到不值,也会像良心过意不去的小堇那样发出那句疑问:“季代,你不后悔吗?” 不过,当我看完剧版《舞伎家的料理人》之后,我似乎理解了季代的选择,也找到了为什么爱总是「无条件」的答案。 毫无疑问,是枝裕和是一位出色的导演。爱本来是最抽象难言的概念,却被他用具体细腻的镜头完整呈现了出来。 即使隔着屏幕,我们也可以代入小堇的视角,享受来自季代的美食投喂。 另外,动画版的季代虽然也很可爱,但二次元人物的表情毕竟比较单一。同样是「笑容」,我认为还是真人演员的呈现更有感染力。 现在回想整部剧,除了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我觉得就数季代的笑容最治愈我了。 那是一种发自真心的,幸福的笑容。 看她笑会让你误以为不是她在付出辛劳,为别人服务,而是别人为她服务,或者她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巨大的回报,然后才露出那样满足的笑脸…… 季代的生活,在常人看来确实是单调乏味的,日复一日就是不停地做饭和照顾他人。 她的世界就困在小小的舞伎宿舍,以及那不足三四平米的厨房。 难怪百子会问她,日复一日做同样的事,你不会感到厌倦吗? 而季代却认真地回答:“因为季节不同,同样的食材每次也会做出不同的味道。”季代似乎很享受这些由她发现和创造的味道。 这大概是一种天赋。就像有人能从一粒沙中看到万千世界,季代也能从她小小的厨房里,创造出丰富的美食世界。 提起「理想」,它总是和「远方」挂钩,与「高大上」挂钩。 关于理想的故事,也总是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模板。就是讲一个人坚持他的理想,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打脸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 其实,这很像爽文的逻辑。而小堇的故事线,与之也很相似。 比如,小堇的父亲希望她回家继承自己的事业,做一名医生,但小堇偏要成为舞伎,于是她远走他乡,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不仅如此,为了衬托小堇的选择是正确的,小堇还被塑造成百年难遇的天才,使她在成为舞伎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最终,小堇像所有励志故事里的主角一样,披上一身华服,被推向舞台和聚光灯的中央,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 而季代却退居舞台边缘的黑暗角落,成为那个通过牺牲自己,帮助朋友实现理想的小配角…… 可是,这部剧的名字之所以叫《舞伎家的料理人》。是因为它的主语是料理人,主角也是料理人。 作为这部剧的主角,季代没有高大上的光辉理想,她只在乎一些细碎琐屑的日常小事(比如她就每天琢磨怎么做好一日三餐)。 季代说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物。她的理想,就是给大家做饭。 然而,这样的理想会不会过于普通?这样的热爱会不会过于廉价? 如果你真正热爱的事物,在别人看来也像季代那样平凡朴素,你是否会羞于承认呢? 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季代的存在,才解放了「理想」和「爱」的概念,恢复了它们应有的本色。 如今我们总是喜欢用「高价值」和「低价值」这类评判标准来形容周围的人和事。 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一个人值不值得爱,取决于一套世俗的「外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