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我的音乐人生(5)

时间:2012-03-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如萱 点击:

    感谢音乐,感谢生活,是它给我一个风雨中坚强的理由,是它给我一份患难与共的承诺。牵手在音乐浪漫的季节……

     我是一只乐观的翱翔于天地之间的鹰,愿我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祝福,带来天天开心,谢谢您在百忙之中观看我的自传,我的人生目标,相信我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就是我,一个音乐人生的自白-雅琴英文名字——li sa

Li sa:音乐是我的灵魂,歌声是我的生命,音乐教师是我的目标,追求音乐是我今生的永恒!感谢大家能够支持我,并与我共同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让我们潇洒的生活吧!今日您的投资虽如“水滴”,但来日还给您的是“太平洋”!共同努力,共同前进……

音乐于我,是精神也是知识,我和音乐大概也是早就相知相许的,不然,为什么他会使我的粗鲁转化成平和,使我的忧伤演变为淡雅……  

可惜老师们都不大看好学习音乐这个方向,而我在音乐的引导下学习,竟意外的没有偏科,都很优秀,但是一路过来,风风雨雨,千军万马,音乐始终和我的父母一样,给我最伟大无私的帮助,给我最深程次的安慰和指引,每当疲惫不堪,当心神茫然没有落脚点的时候,总有音乐从远方或近旁,伸出手来,给我灵魂上最重要的暗示。 
 
音乐对我,是灵魂,是和自己的交流,从自我角度去发觉自己的错误,我想更能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理性的头脑。感性的思维,给了我无限的乐趣。 
 
我爱听音乐,也喜欢唱歌,经常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唱歌是怎么怎么好,原来是说:我的歌声可只有阿波罗的太阳琴才能配上音乐,现在觉得吹的大了,听完了《指环王》中那个小鬼的歌唱后,于是改口为:你要是不信就拉倒,可是至少我家乡的人们都听的如痴如醉。  

还记得无论是小学或者初中大学,只要是学校安排唱歌的,我总是会被选上的,觉得那是无限的光荣,现在可不是这样想了,推掉了合唱队的邀请,只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享受。也喜欢民歌,记得学校搞联欢,我一曲《大森林的早晨》技压群雄,很是红了一阵,走到什么地方总感觉有人在议论我。还好控制得住自己,不会一时冲动,有出去唱歌当流浪歌手的欲望。 
 
现在呢,还是年轻的小姑娘的年龄,按照惯例应该喜欢热情奔放一些的音乐,可是对于那些轻音乐,就象是老朋友,我舍不得放手,在每一个独自等候的黄昏,我常常请它出来,和着悠悠的晚风,一杯茶,悄悄的谈话。
 
音乐于我,是灵魂,听音乐,是和自己交谈。

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你会为激昂的旋律所振奋;听肖邦的小夜曲,你会为之情动;听莫扎特的安魂曲,如天籁降临,萦绕于心。聆听音乐要凭直觉感受,还要有理性的引导和帮助,才能领会音乐的蕴涵。对音乐仅仅感受而不思索,就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而不感受,更会丢掉音乐的灵魂。从听乐到读乐,再到赏乐,你将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殿堂。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每逢写作时,我都要打开音响,抵御窗外的嘈杂。有这些沁人心脾的音乐相伴,我得以暂时忘却世间的纷乱。感谢这美妙绝伦的音乐,让我能拥有这一片心灵的圣地,这一方心灵的绿洲。

  音乐是一门艺术,用心投入,体味真切,你会为音乐的光芒而感动、而流泪。舒伯特的抒情,李斯特的浪漫,瓦格纳的激情,门德尔松的灵妙,施特劳斯的雍容华贵,无不证明音乐的魅力是一种集天地之精、气、神的组合。

  舒曼说过,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听觉。《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唤起我们的激情。用最细腻的心灵去感受音乐,音乐是神交已久的挚友。当你失意时,音乐如春风,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当你忧愁时,音乐如春雨,化解你的烦恼;当你彷徨时,音乐是钥匙,开启你紧闭的心扉。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是人生的伴侣。当你痛苦时,音乐给你抚慰;当你消沉时,音乐使你振作;当你失败时,音乐给你勇气。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人生苦短,爱情、友情在音乐中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在悠悠的悲伤中贯穿着永恒的爱,把毁灭变成永生,将遥远变得贴近,甘露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在音乐诗化的升华中,我们体味到友谊、爱情与幸福的永恒主题。音乐中包含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毁誉荣辱。其实人生本身就是音乐,漫漫人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谱写着或华美或悲怆的乐章。

  音乐对我,是一种生命的需求。我深深地爱上了音乐,并因此多了一位朝夕相伴的挚友,一位博古通今的良师。

  如果有人问我,音乐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我想我的回答就是“为人生而音乐”!我一直在不停地回味这句话。是的,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是一句大实话。心有悲欢离合,歌有喜怒哀乐。如果说在我们的诸多学科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是什么,那么我要说,当许多学科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外部世界时,音乐首先让我们感受自己:我的心情,现在怎样?音乐更多的是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主体的人!
    反观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虽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更换更新更适应学生心灵的理念,但事实怎样呢?为检测而教音乐!为考试而学音乐!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振臂高呼:我们爱音乐,但我们不喜欢音乐课!尽管音乐仍然美妙,音乐教育的面孔却越来越板,越来越僵化,越来越靠近应试教育的模式。
关于教育的内容,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真算得上自由精神洋溢了。苏格拉底是位英雄,他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是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申辩篇》描绘了一幅明晰的图画: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于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正确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似乎没有任何疑问,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确是宣称自己被神论或者命运之神所引导的。那究竟是不是象基督徒所称之为良心的声音,还是那对苏格拉底来说乃是一个真正的声音,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