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有多少人能记得儿时的梦想呢?刘备就是其中一个。他从二十三岁开始创业,起起落落,也曾风光一时,也曾一夜倾家荡产。一个男人,直到四十岁的时候还在亲戚家蹭饭,老婆被人抓的抓杀的杀。四十岁,快到知天命的时候了,换了平常人应该早就放弃了吧。 但是他记得,在刘表家吃饭的时候,中途上厕所发现自己已经是油腻的中年大叔了,不由潸然泪下,年华老去,一事无成,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痛何如哉! 痛归痛,这是每个男人都会做的事,感慨谁不会啊,关键在于感慨过后要做什么?继续浑浑噩噩还是振作起来,刘备选择了后者。 再后来,去见卧龙先生时,一个快50的人,被一个27岁年轻人放了两次鸽子,但毫无怨言,第三次去见时仍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大丈夫,真乃能屈能伸也。 到了59岁,已近乎是花甲之年,取得汉中,那个年代这个年龄的人都该考虑后事了,但是这个像海贼王一样的男人依旧壮心不已,还在坚持自己毕生的理想。 61岁,刘备称帝,在那个年代多数人都死了的年纪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可惜这巅峰走的太快,就在这年,云长走了。之后三弟也跟着走了…… 62岁,刘备为兄弟报仇,忍了半辈子的他决定放手一搏。未曾想半数家底在竟夷陵的大火中烧了个精光…… 63岁,他在白帝城溘然长逝,拼了一辈子,累了,把蜀汉集团给了儿子和丞相,带着众多遗憾离开了人世。 大器晚成,大概说的就是他吧。他太能忍了,也太能拼了,一生六次创业,直到60岁的时候才成功。然而,人生太短暂,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该走了。也许对于他来说,足矣。 有人总跟我说刘备这个人虚伪的很呐,我爸喜欢三国,他就经常这样对我说。但我懒得争辩,一个人就算虚伪了一辈子,难道还是真的算虚伪吗?你根本不懂刘备,我又何必对牛弹琴?” “三国之所以别那么多人津津乐道,也是因为反差 那是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董卓霸京师,贾诩乱长安,孟德持天子,孙权自立帝……这种事情太多了 但是有那么一个人,他作为汉室宗亲,虽然家道中落却仍不坠青云之志,为求贤才三顾茅庐,以仁义待人,与关张二兄弟常常同榻而眠,历经千辛万苦终究再立汉室。 这位君主不是那么完美,为了兄弟之情强起大军东伐孙吴。这时无论怎样做似乎都是错的,为了兄弟舍去国家大业,是错的;为了国家大业全然不顾手足兄弟之情,也是错的。 而昭烈帝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兄弟,这种决断又是几个人能做到的?”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丞相,子龙老矣!我已见不到恢复中原,先帝遗愿我已无法尽力,复兴汉室大业,丞相,就靠您一人了,子龙死不瞑目啊!丞相……”“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姜维最后一记不成“我计不成,乃天命也”,“孩儿宁死不降!”。随着昔日故友一一离世,丞相孤独的北伐,当初学出师表不绝悲凉,如今再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方知其中辛酸,含辛茹苦谆谆教诲,可惜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场热闹,到头来蜀汉气数将尽时只剩梦想破灭的苍凉与虚无。谁知最后姜维孤胆前行破釜沉舟又计破失败后的辛酸与悲凉。 三国演义,陋室空堂,衰草枯杨,当年笏满床,真是应了当年语文课文里对红楼梦的点评:在繁华落尽的沧桑巨变里义无反顾的奔向结局。 赤壁之战的时候,卧龙凤雏说是他们不能弃明(刘备)投暗(曹操)。说是为了江东百姓不能遭受曹操的铁蹄,所以他们必须在刘备那儿,不能帮助曹操。徐庶就问那这83万的将士,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庞统没有回答,我当时也很想问这个问题。不过我想起历史唯物主义,那个问题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还太超前了。对于旁观者现在都无法有定论,但对于当事人,只有利害祸福。 最后摘抄一些格局,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 “此次兵败,心中十分愧疚,近日养伤,深感人生之艰难,就像那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哎……然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令人抱恨终生.” 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似山间小溪,清澈见底,非心版旷神怡者不能为之!心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司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