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落后,而是拧巴,非常拧巴。 一个常识:张艺谋的《满江红》是明显带着后人的、历史的、当代人的视角拍的电影,不是历史剧。
要从瑶琴这个角色的经历说起。她的父母族人都死于金人之手,而张大给了她几年好日子,所以,她参与这次行动的动机,一个是报仇,一个是报恩。而张大最初没有让她参与行动,她却自己行动,显然她不是个雌伏深闺的顺服女流,而是有主见有谋略的巾帼英雄,从她的意识来看,有可能出身还不低。从这点看来,这个角色的底色是不落后的。 从古到今,女子当然会有家国情怀,而“国族”这一现代意识可能对于个体来说过于抽象,与其说国族,不如说家仇。在宋金的冲突中间,尤其是,如果瑶琴的家族非平头百姓,而是有一定地位的阶层,那么对她来说,大宋之臣的意识和家族的意识应该是统一的,国仇与家恨也是一致的。 但为什么说拧巴呢? 问题不出在瑶琴身上,出在张大身上,或者说,是剧本的问题。 1.瑶琴被金人使者召去侍奉,事后却对张大说“我和金人没发生那事”。这简直是“心许家国身许卿,不负家国不负卿”。一个从事类似间谍工作的歌女,牺牲身体去争去情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想得到什么必然要有所牺牲,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如果张大嫌弃,即使在营帐中不发生什么也会心生猜忌。即使她跟金人聊了一夜风花雪月,因为她抛头露面了,也算是“以色事人”,即使不失身,对张大的实际区别也不大了。如果张大介意,那这就是个类似羊脂球的传统故事。除非更先锋一些,张大不拘小节,“知晓她是为了大义,她过去的事不嫌弃,现在的事也不嫌弃,毕竟现在做的是大事”。“不露三点”“吻戏”这种界限完全是现代审核中的界限。作为影视圈前从业者,或多或少了解,很多设定就是规避审核的结果。但也不能说完全是因为审核,毕竟“犹抱琵琶半遮面”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把“妖艳的荡妇”和“贞洁烈女”两个特点融合在一个人身上,这也是吸引部分观众的爽点之一。 2.当孙均做戏要让士兵侮辱瑶琴的时候,张大喊:“你杀了她,别糟蹋她。”这样的台词,坐实了“她是我的私人物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观念。这样的剧情,并不必非要这样处理。张大的台词完全可以是“别动他,冲我来”,或者,像刘邦的“安能分我一杯羹”一样,说:“她就一个贱人,我早就玩腻了。你拿她威胁我?还是把她分给兄弟们吧!”——这可能反而可以救她。 可是偏偏,用了最糟糕的处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