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观后感

时间:2023-02-1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黑德格尔 点击:

  看《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到第11集。

  这部戏被有些朋友批评说节奏太慢,我却觉得正是它慢悠悠的,才把明朝知府知县胥吏乡绅之间的关系给娓娓道来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上图是知府治下七县其中之一的县令,这张构图背后是个忠字,但他忠于的不是治下的百姓,也不是远处的皇帝,而是吴刚扮演的一个本地退休巡察御史。

  那他为什么要忠于这个退休老头呢?因为吴老上通阁老下接胥吏,一声令下全府的胥吏都能对知府阳奉阴违,没有靠山的县令想要做出点政绩,不得不依附。

  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而这个衙门大多本地的人,是必然受本地乡绅影响的。

  吴老其实也没干多少坏事,不过就是偷偷买了很多田地,而买来十亩,报给官方只留五亩罢了,也就是只交五亩田的税,还有五亩成了隐田。

  很难找到一部现代官场戏,里面出场的最大官员,知府大人,完全受制于更底层的县官,更是几乎被乡绅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去年热播那部《县委书记》,那些县官们在更大一级的省级干部面前那叫一个诚惶诚恐,卑躬屈膝。

  《丝绢案》不同,四品的知府大人和六品的巡察御史联手,对上几位七品的知县和一位无品的老乡绅,却毫无招架之力。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应该知道,底层官员和当地乡绅联手糊弄上头,那是常有的事了,而《丝绢案》的妙处在于,它用了一个无伤大雅的案子,用轻喜剧的方式讲清楚了官场的微妙和民意的愚蠢。

  百姓还是那群百姓,而一直走无为而治路线的任华县令,一时被百姓骂作“方石像”,一时被夸做“方青天”,第11集最后又转而被他们斥为了“方贼”。

  方石像,是因为他之前从来不管事。

  方青天,是因为他决定支持纠错人丁丝绢税,减少百姓赋税。

  方贼,则是因为为了纠错而实行的清丈政策,被底层胥吏蓄意篡改,最后百姓明明只有四亩田,却被官方登记为五亩,要多交一亩地田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最大的官员知府下令按实际要求清丈土地,底下的胥吏却要多量一些上记录呢?

  难道多交的税会落到胥吏手里?不会,县里按清丈土地面积收税,最后都是要上交的,这好处就算有,也到不了胥吏手里。

  方知县和其他一两位县父母官,是支持县里按实际清丈土地,但也管不住底下胥吏。

  更有甚者,百姓因为这些清丈怨声载道,而那位知府的通判,还在欺骗知府和巡察御史,说百姓接受良好。

  最后百姓闹事,那位和吴老勾搭的马文才作为军方代表出面镇压,顺势要求取消知府他们试图推行的清丈政策。

  我为这些要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而不得不了解的弯弯绕绕叹为观止。

  联想到过去三年的一些事情,可见,很多百姓闹事,说是民意沸腾,不如说是有人想要让民意沸腾,以便抵御来自更上层的本地不想执行的政策。

  而最终更上层的政策为什么能得以执行,且看《丝绢案》的最后三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