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近千人的送亲队伍,缓缓行走在荒芜的大沙漠里。居中那辆华丽的车辇上,一位锦衣美少女端坐在其中,表情严肃,一语不发。随着车辇的晃动,她头上佩带的流苏饰品撞击在一起,发出碎碎的叮咚声。
身侧坐了一位老嬷嬷,枯槁苍老的右手高举着吐蕃祈祷用的□,呜噜噜转动的声响显得车辇内的空气分外的凝重,老嬷嬷嘴角上下不停的蠕动着,嗡嗡念着什么。
少女眼珠子稍稍动了下,在老嬷嬷身上漠然的转了圈,又将目光投射向车外。许久,干涩的声音终于打破沉寂,问道:“还有多久?”
老嬷嬷停了口,仍旧转动着□,抬头看看天,回道:“再过一天就到啦……郡主可是乏了?不如躺下歇歇好了。”
那少女名唤卓玛,是吐蕃赞普的侄女,人长的极赋美貌,是吐蕃有名一朵花儿——这次吐蕃竟肯拿她来与突厥和亲,也足可见其诚意。
卓玛困惑道:“干嘛非要绕远路呢?直接走玉门关方向不是便当多了吗?”老嬷嬷慈爱的笑道:“走那里太危险啦,那些汉人蛮子就躲在附近,若被他们知晓了,像你这般花一样的姑娘,还不被他们抢了去?”
卓玛脸上微微一红,略带羞涩道:“汉人真有那么野蛮吗?那也未必见得,只不过因为他们是咱们的敌人,就故意把他们说的多么可怕似的。如果让我说,汉人总要比那些突厥蛮子文明有礼的多了。”老嬷嬷愣道:“郡主都是从哪个混人嘴里听来的?”卓玛淡淡笑道:“我没听人说,只是从书上看来的。汉人写的书,大多都很有意思。”
老嬷嬷见她满脸的惆怅,知道她心里其实对这次和亲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的——这个卓玛郡主,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人美手巧,又懂得许许多多别人不懂的道理,是个再聪明不过的女子,却不想最后被迫得要远离家乡,孤身去那蛮荒之地和亲。
老嬷嬷在心里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默默闭上眼,念起佛经来。
才走了不到一里,前方一阵骚乱,她们乘坐的车辇禁不住一个趔趄,向前冲了冲,老嬷嬷一个没坐住,人险些跌出车去,幸亏卓玛及时拉住了她。
卓玛探出头去,微嗔道:“发生了什么事?”立即有领队亲兵从前头跑了过来,叫道:“郡主莫慌,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贼!”
卓玛站上车驾,极目向前方望去,只见送亲队伍的最前头,士兵们手持长枪,团团将一人围住了。那人身穿紫色劲衣,体态玲珑,骑了一匹枣红骏马,手里扬着马鞭,迎风而立。
卓玛奇道:“是个女的?”那亲兵答道:“是啊,活的不耐烦了……”话未说完,卓玛忽然“哎哟”一声惊叫,那亲兵急忙回头张望。只见那骑马的女子扬起马鞭,轻轻一扫,那些个围住了她的士兵纷纷向后倒去。那女子喝马直冲过来,沿途若有人阻挡,一脚便被那枣红马踩在了马蹄之下,端的神勇。
卓玛看的兴起,竟一点也没顾及到自身安危,拍掌叫道:“好功夫啊!”
霎时间,那女子已冲到车驾前,送亲的千余人中,除卓玛身边一应的侍女下人外,倒有七百余名的士兵是保卫送亲路途的安全的。这时除去受伤的一百多人,余下的六百人一齐围了上来。
卓玛站在高处,见那女子红发碧眼,美丽绝伦,竟是比自己还美得许多,又见她武艺超群,手持一柄抢夺来的长枪,与六百多的士兵激斗,竟是从容应对,游刃有余,不禁又惊又怕,大生钦佩之心。
不用说,那单枪匹马拦路的女子自然便是冯十二了,她从青海湖赌气而出后,一直在玉门关外游荡,这时偏遇得吐蕃嫁女,她一时感怀,竟执拗的想看看这车内的新娘子长的什么样。
卓玛见她神勇,伤在她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多,知道如若再不制止,吐蕃士兵顷刻将全军覆没,忍不住大叫道:“住手!住手!你是什么人?你想要做什么?”
冯十二枪柄倒转,枪头寒光一闪,森冷的刺进一名举刀向她砍来的士兵心口,随手拔出,那士兵砰然倒下,鲜血流了一地。冯十二叫道:“你就是新娘子么?”声音不高,说的是吐蕃话,虽隔得四五丈远,但字字清晰,就如同在卓玛耳边讲话一般。
卓玛见她杀人连眼都不眨一下,不禁心寒道:“是!我是吐蕃宝胜亲王的女儿卓玛,你找我什么事?”冯十二上下打量她,好一会,呶了呶嘴,说道:“也不怎么样嘛?我还以为有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