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婚姻与家庭的一种答案【印式英语观后感】

时间:2023-04-0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轶先生 点击:

  好久没看到能这么让我共情的电影了,好后悔没有去电影院看。女主莎希很美很有气质,不重样的印度传统服装也很赏心悦目,让人对印度的人文风情心生向往,有机会去旅游一下吧!

婚姻与家庭的一种答案【印式英语观后感】

  言归正传,女主的表演很有共情力,看电影的时候心一直跟着莎希的遭遇起伏,为女儿对她口无遮掩而生气,为她在咖啡店慌乱失措而揪心,为法国人对她心生爱慕而欣慰……除了女主的表演,电影的音乐也是妙笔,让人感觉很舒服,说实话,并不讨厌印度电影里面的歌舞,虽然很多人吐槽。印度电影里面的歌舞即能表达欢乐又能表达悲伤,他们好像总能把跟剧情贴切的歌词编成合适的调调,神奇。一言不合就跳舞多欢乐呀,有时候就很羡慕喜欢跳舞的民族,汉族是一个“不会”跳舞的民族,尤其是农民,跳舞本来应该是一种没有钱也能享受的欢乐,我们却没有享受这种快乐的能力。

  家庭是电影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占据电影的篇幅也最多。印度女人好像在家庭中负担更多,从电影中来看,孩子和丈夫几乎就是莎希的一切,除了她热爱的制作美食。可是就连这点热爱,也不被最亲近的家人欣赏和尊重,女人或者妻子在家庭中好像就应该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机器,没有自我是“正常”的。但莎希并没有丧失自我,她会被伤害,能感觉到痛。电影中随处可见来自最亲近的家人的尖刺,充满语言暴力。主要是针对莎希的。但我相信,在现实中,家人相互被刺伤也是一种常态。在家庭中,你的自我是不被重视的,家人就意味着彼此牺牲,家人就意味着你我不分。电影中多次强调了莎希的自我不被重视,因为不会说英语而被女儿轻视甚至是歧视,女儿甚至因为母亲不会说英语而觉得她低人一等,连同自己的身份都被压低了。写到这儿突然想到自己也多次这么看待自己的家人,我也因为家人穷和没文化觉得他们“上不了台”,还有什么比被自己的孩子看不起最伤人的呢,所以不要生孩子,避免不了的。插了一嘴,接着说回来,丈夫只会享受莎希的厨艺,从来不肯承认这是莎希的优点,甚至多次发出“她生来就是做饭的”这种评判,这个男人对他妻子的一切习以为常,自己在妻子面前表现的高高在上,好像只有贬低妻子才能显示出他的高大,在夫妻关系中他们是不平等的。所以,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两者加一起足以毁灭自我,很容易在母亲/妻子的身份中迷失自我,最终变成了为他人而活。其实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样,莎希的丈夫在结婚之前肯定不是这么对待莎希的,结婚对男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对女人宣布拥有权的仪式,为什么结婚会让男人变得麻木不仁呢?是不是因为结婚对男人来说成本太高了,是不是男人承受了经济上的压力就应该理所应当的在家庭中享受被服务的地位?现代婚姻中男女在物质经济上应该承担的部分是不是应该重新考量,双方在家庭中分工是不是要明确?不管想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婚姻和孩子都是扰人的东西,这两者带来的幸福感真的会多于它们带来的烦恼吗?不婚不育是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人是否能辗转于一段又一段新鲜的恋爱,我们会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掌控自我还是一样会迷失自我?

  随着莎希到达美国,她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开始是新鲜,然后是不适应,直到开始上英语课,她才踏上发现自我的旅程。你看看,一个被丈夫孩子所累的妇女,在抛弃掉他们之后能活的多好!可能只有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所以就算结婚了,也要进行单人旅行吧,肯定比一个人有意思多了。莎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被一个法国人喜欢,莎希很保守克制,法国人很勇敢,莎希建立的防御被一点一点撬开,她感受到快乐并把丈夫孩子抛之脑后,这又让她很自责。法国人在英语课上对她表达爱意,公开赞美她欣赏她,这让莎希很震动。莎希震惊于自己竟然好久没有被人这么看重、欣赏过了,原来自己也是可以让别人喜欢的,而不是被别人(家人)嫌弃和讨厌。也可以说法国人的表白让她发现了自我,之前这个自我一直躲在“家庭主妇”的后面。她跟法国人分别用印度语和法语聊天也很有趣,虽然他们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但通过语气和眼神好像也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最后在理智与情感面前,莎希还是选择了理智,只是可怜那个可怜的法国人。法国人真的很有勇气和耐心,一次次的被莎希推开,仍然热情不减的贴上去,好像被拒绝越多还越来劲了,可能多少有一点男人的征服欲在里面。我现在应该已经失去了法国人的这种勇气了,面对不可控的她者(莎希),法国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情愿让自己陷入这种不可控的痛苦中,法国人释放了自己的爱欲,也承受了不可控的她者带来的痛苦。我却不愿再陷入到这种痛苦中,宁愿杀死自己的爱欲,不可控的她者就随她去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