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看完随写,看图说话,不完整,言也不能尽意。 皮爱罗是女主给费南迪起的新名,如影片一直讨论的语言和实意问题一样,女主似乎认为新名就代表一种新生,费南迪可以逃离倒插门干琐事在浴缸给孩子读书的生活,开启文学的一生。但是这场时隔五年的奥德赛,似乎注定失败。费南迪终究无非是接受新的身份,结尾如同奥德修斯返乡一般,有一种史诗与悲剧的美。电影剪辑、色彩经典戈达尔,非常好的体验。 很明显,男主对臀部文明的生活并不满意,整个电影似乎在试图回到古典时代。这也是戈达尔的一大主题吧,详见《蔑视》。 戈达尔经典嘲笑没有古典时代的美国人同样的场景可以参考《蔑视》的制片人、《精疲力尽》的女主。 美国人认为电影的核心是情感,戈达尔真的这么看吗?这里的翻译莫名像《蔑视》的翻译,都是对古典文化了如指掌的人。 言、意问题,似乎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存在片中出现了蓝白红灯管的“Riviera”,即法国地中海海岸。 列昂诺夫的故事,耐人寻味,航天员与可乐现代奴隶奴隶是古典时代的,但是戈达尔《法外之徒》中曾表示,classic=modern,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奴隶的概念同样值得深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否同时也是对古典的批判,抑或赞扬? 这个结局,看过《蔑视》的懂得都懂通缉的杀人犯,和《精疲力尽》是相似的实际上和《精疲力尽》相似,男主都是本无所谓卷入案件的。同样类似的公路片场景,同样往南逃,要逃到意大利,似乎有一种逃回古典时代的意涵。 结尾脸部包裹,在67年《中国姑娘》中也是相似的戈达尔在《中国姑娘》中认为脸部的包裹是人生如戏的形式,其实在费南迪这里也能找到影子。这里可能没有古希腊诗人和哲人的斗争问题,无论是诗人还是哲人,在“臀部文明”的时代,都只能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包装自己的存在——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向死的生。 结尾一片大海,与《蔑视》的结尾出奇的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