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如有节,恬淡享天年(11)
时间:2023-06-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春之霖|小慈 点击:
次
那么谁应该按7岁的周期算,谁应该按8岁的周期算呢?《黄帝内经》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上面两段话是在讲女子和男子在各自的生命周期中发生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代表阴,其生命节律以七为一个阶段;男子代表阳,其生命节律以八为一个阶段。所以说,女子要以7岁为一周期来算,男子则要以8岁为一周期来算。
承袭《黄帝内经》的中医内求之道
《本草纲目》承接了《黄帝内经》的医道,《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就是对《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的继承和发扬,它们的精神主旨都是注重内求,从人体自身寻找健康和长寿的奥秘。
《本草纲目》虽然辑录了众多药方,但它并不倡导有病就赶快吃药,求助于药物,而是告诉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怎么能够不生病,而不是有病了怎么去对付。所以,它讲内求,向内看,回归人体自身。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长寿要靠自求才能实现,这就是养生的要义所在。如皋的老人们没有一个是靠着四处求医问药长命百岁的,他们能够长寿都是通过顺应自然、颐养身心求来的,这就是内求。
但是,世代以来,能够潜心内求的人总是少数,很多时候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存在神奇的灵丹妙药,吃上一粒便可长生不老,结果,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因吃所谓的“灵丹仙药”致死。内求需要很强的意志力,需要一种敏锐的感受和领悟,而相比之下,借助医疗器械得出一个数据,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哪怕是需要很多烦琐的检查,要吃苦口的药物,这也比内求要省事得多。
也有人会说:内求,什么是内求?这太虚了,没有什么标准,没有什么界定,怎样才是内求呢?现代人追求效率,内求看不到即时的效果,还不如病了就来点药,很快就不难受了,多有效啊。更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中医也很浮躁,病人找他,他根本就不望闻问切,而是简单地问两句,就直接开药,完全偏离了中医的轨道。
当然,这并不是在教唆大家,生病了之后不去看医生,也不吃药,而是告诉大家在生病之前就懂得内求,好好养护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中医;思考一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灾难、瘟疫,为什么没有灭亡,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下来;思考一下在西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样看病治病的。
第三节 事在人为——活不到天年,错不在天而在人
李时珍如是说:炼仙丹不如善养生
长生不老是很多帝王的梦想,从秦始皇开始,帝王们就豢养了大批神仙方士。他们为皇帝炼制“仙丹”,据说吃了仙丹就可以长生不死。不只是秦始皇有这样的癖好,唐太宗也对神仙方士的“仙丹”充满了兴趣,而他的身体状况却因为这些“灵丹妙药”而每况愈下。
其实,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但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长生不老的人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抨击了这些长生谬言。
中国古代的《神仙传》一书记载封君达、黑穴公,服用黄连五十年,最后得道成仙,练就了不死之身。对于这个传说,李时珍持怀疑的态度。他翻阅了《黄帝内经》等上古典籍,都没有这个说法。他仔细研究黄连的性质,认为它是“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
古代方士炼丹,水银是常用之物。很多被中医奉为经典的医书中都记载水银“久服成仙”。但李时珍驳斥了这一说法。他说:“水银乃至阴之精,票沉着之性……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服食尔。”按现代医学的观点,水银是有剧毒的,人服食水银必然会中毒。而在李时珍的时代,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有高明的医术还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就以服食丹药为尚,这样的内容自然显得“离经叛道”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