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无需寻仙丹,本草自有长寿药(26)
时间:2023-06-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春之霖|小慈 点击:
次
血糖高的母亲最容易生出大胖丫头、大胖小子,这可不是壮实的标志,等他们到儿童期、成年期,胰岛的功能有可能提前衰退,这样他们很早就得节食,因为妈妈把本来该他们吃的饭提前给吃了。
元代名医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说:“谓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饮食不要过多,贵在能节制,才能保证气血和谐顺畅,身体健康无恙,如果贪吃求饱、积滞难消,就会暗耗内伤,也会因此招致疾病。
老年人平补最能延缓衰老、祛病延年
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也有所减少,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肌肉萎缩、落齿、咀嚼能力差、头发白而稀少、耳聋、眼花、健忘、夜尿多、失眠、—骨质疏松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都是肝肾不足的结果。此外,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常发生营养不良,易出现头昏眼花、精力不足、容易感冒、皮脂腺萎缩等症状。针对这些情况,可适当地用滋补肝肾的中药和补品来补益身体,既增加抗病能力,又能延缓衰老、祛病延年。
老年人在食物的选择上不宜多食油炸、黏性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宜多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油、牛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等。平常可选用人参、何首乌、枸杞、杜仲、冬虫夏草、蜂蜜、核桃仁、鸽肉、海参等补药和补晶,以及苋菜、西红柿、柑橘、黄豆、牛奶、鸡蛋、青菜、胡萝卜、菠菜、油菜、扁豆及含钙、磷、铁、维生素多的其他食品,以保护老年人肠胃的消化功能。
老年人患病以虚症为多,所以药多用“补”。然而无论多么好的药,只有“对路”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老年人是否需进补,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部分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仍身强体壮、精神矍铄,这类老人原则上不提倡进补。但绝大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血不断衰耗,脏腑生理功能减退,体内气血阴阳平衡能力及对外界反应能力降低。因此,有人认为“虚”是引起衰老的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疾病的根本。所以适当进补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病后、术后及平素体质较差、容易患病的老年人,适当进补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平素身体虚弱,但无大病之人宜用平补或食补。即选择药性平和的药物或将亦药亦食之品做成药膳,在进食的同时进补,从而起到强身防病的作用,但要注意用量适当。对于病重之人,在用药攻邪的同时,亦应注重补虚。特别是对于亡阴、亡阳者宜峻补,应选用高效、速效补剂以挽其危重。对于真元大亏、五劳七伤者宜选用味厚药物以填其精髓。老年人患外感热病之后,常出现阴液耗伤,此时宜补而兼清,即在扶正的同时兼清透余邪,如单纯用滋补之品易导致余邪不去,有闭门留寇之嫌。对于病后、术后之人,因疾病或手术的“打击”常导致老年人极度虚弱,此时急宜进补,但要注意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及气血盛衰、虚损程度选择不同的补药。对阴虚者,养阴药不可过于滋腻;对于阳虚者,补阳药不可过于刚燥;对于气血俱虚者,用药当通补结合,以免滞塞不通。
到老年以后,由于新陈代谢的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的时间延长,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身体健康。这时适当进补,能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废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功能,从而保持动态平衡。专家发现,人体衰弱的主要原因不是“虚”,而是气血失畅失衡、淤血作祟,所以主张以动养生。如果将补药与活血药合在一方之内,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既能消除补药的黏腻之弊,又可发挥补药的功效,可谓一举两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