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中,群雄割据,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较为强大。1362年5月,朱元璋受到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对应天的两面夹攻。在双方正进行一场血战的险恶形势下,江北形势骤变。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派出的三支北伐军,遭到元军反击而惨败。小明王退兵安丰后,张士诚却派大将吕珍围攻安丰,情况十分危急。这天,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派兵解围问题,会上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正在和陈友谅血战,自己还顾不了,若分兵北去,陈友谅若乘虚进攻,那我们岂不是进退无路?”有的说:“救出小明王对我们会有什么好处呢?不是平添一个顶头上司管制我们吗!”众将都反对派兵,朱元璋这次力排众议,毅然派兵去救安丰小明王。
朱元璋为什么愿意冒此风险?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其实,有帝王之才的朱元璋自有他的妙计。他认为安丰是文治武功天的屏障,安丰失守,自己的应天就暴露在敌方攻击下,救安丰就是保应天。至于小明王,他在红巾军和群众中影响最大,有号召力,是一面旗帜。他朱元璋尊小明王为主,打他的旗号,一来是利用小明王影响,争取人心;二来,敌方打击的矛头首先冲着小明王,是为了实现的更大图谋。于是,他亲自率军北上,杀退吕珍,保住了安丰,救出了小明王。小明王对此感激涕零。朱元璋乘胜回师,与陈友谅在鄱阳湖经过一场激战,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获得大胜后,打着小明王的旗帜,又被封为吴国公。此后,他利用小明王的旗号,实现了更大的目的。
1364年以后,朱元璋节节胜利,兵多地广,他野心大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激化矛盾,一举将小明王踢开,取消小明王给他的吴国公封号,自立为吴王。朱元璋觉得小明王已无多少利用价值,而且越来越成为绊脚石。于是设计淹死了他,为掩人耳目,把船工斩首示众,还假惺惺地痛哭了一场。其实他正在庆幸自己的阴谋得逞。
灵魂透视:
君子救人,为的是他人,小人救人,为的是自己。把被救的人当做垫脚石,然后一脚踢开,小人是“能屈也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