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算不算话?
下棋回不回手?
你会不会才答应父母一件事,
转身就反悔了呢?
你是否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
二十多年前,在我的绘画班上,有个很有才气的小男生,因为愈画愈有兴趣,所以立志将来要作艺术家。
有一天,他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将来要进美术系。”
啪!话还没说完,他爸爸就赏了他一记耳光:“你要饿死。”
他捣着脸,不服气地说:“人家刘老师,还不是美术系毕业,也没……”
啪!又是一记耳光:“你又不是刘老师!”
小男生不敢多说了,乖乖听从父亲的指示,投考五年制的专科,学电机工程。
如果我当年没有听话
二十年不见,今年春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于是请他吃中饭。
坐在我对面,已经不是小男生,而是三十五岁,在美国拥有几百位员工的“大老板”。
“幸亏那时候,你听了你父亲的话,要不然也没有今天。”我说。
他笑笑:“您怎么不说,如果我没听我老爸的话,现在国际画坛上,又多了一位大画家呢?”
他的话使我想起高中时代的自己,当我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别人都填六七十个,我却只填了三个美术科系和一个国文系。
我的导师跳了起来,说我应该进外交或新闻系,将来才能有成就。
可是我的母亲没说话,只淡淡一笑:“你觉得那是你的志趣,就好。”
于是我成为了画家,成为了美国美术馆的驻馆艺术家,也成为了大学教授。更因为画展的丰厚收入,使我敢于尽兴地写作,也成了一个所谓名作家。
我的母亲跟那学生的父亲完全相反,我不是也有成吗?
同样的强势,不同的结果
最近我看了一部曾得到奥斯卡奖的影片《钢琴师》(Shine)。
电影里的主角,生长在一个有着强势父亲的犹太家庭。那父亲爱音乐,也逼自己的独子学钢琴。他一方面希望孩子出头,一方面又唯恐孩子出去寻找自己的世界。所以当儿子执意出国,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之后,他居然不准孩子再进家门一步。
他的儿子成功了,也失败了。虽然得到钢琴大赛的金牌,却因为总挥不去父亲的阴影,终于精神分裂。
看这个由真人实事改编的电影,我有好大的感慨,我不断想,那位父亲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在父母强势的主导下,有多少天才,不但没能成功,反而因为背负太多心情的重担,而摔得更惨。
但是我也想到站在国际乐坛巅峰的大提琴家马友友,曾说他有个艰苦的童年,被逼着学琴,没能享受快乐的儿童时光。
只是说到最后,他又感谢那段被逼的日子,使他能有今天。
同样是出身音乐家庭,也同样有着强势的父亲,却造成多大的差异!
夏日剧场的史都华
当然也有许多就是不听话,而坚持走自己路的例子。
像是老牌影帝,曾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当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毕业。没当建筑师,却去参加一个“夏日剧场”,到处跑码头、演戏。
据说詹姆斯的父亲,气得把鞋子摔到墙上。
可是,詹姆斯成功了,连百科全书上都有他的小传。
半路辍学的比尔·盖茨
更好的例子是美国微软公司创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的父亲是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妈妈是教师。比尔·盖茨从小功课好,十八岁进哈佛大学。
但是,十九岁那年,比尔·盖茨居然自己申请退学,跑去搞电脑。
我常猜想当时他老爸、老妈的反应。最起码如果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会跳起来。
但是,比尔·盖茨如果当时不那么决定,他可能有“坐拥三百六十四亿美元电脑王国”的今天吗?
你自己才能决定
“我对某科有兴趣,我爸爸偏不准我念。”
“我不想考大学,想去创业,我爸妈就不同意。”
“我只想把英文先念好,自己出国读书,不想在国内继续念下去。可是我妈坚持我把大学读完。”
“我爱音乐,要跟朋友组个乐团,可是我爸说我要是这样,就脱离父子关系。”
总接到年轻朋友这样的信,问我该怎么办。让我头痛的是——
“既然你说父母不是你,不能为你决定;我也不是你,我又怎么为你决定呢?”
正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
梨与苹果
我们都只有一生,选了这个,很可能就永远失去了那个。如同我的学生所说,他假使选择美术系,今天可能不是成功的大老板,而是伟大的画家。
所以,你永远在选了梨之后,都可以猜如果挑苹果,会更好。也可以在大家都赞美苹果的时候,毫无遗憾地说:“我仍然相信我的选择最正确。”
只是,当那些已经尝过各种水果,有许多人生阅历,又深爱你的人,对你说:“挑苹果吧!不会错的。”
你是不是该听他的?还是坚持自己、始终无悔?
坚持与无悔
“坚持”与“无悔”,是每个人为自己一生作决定时,应该有的条件。
当你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一定对,而且必能坚持到底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该想想,你过去是否凡事都能说到做到?对自己绝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