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这保护“过度”了吗?《我的小羊》

时间:2021-06-2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以期断雾 点击:
我的小羊

  看到很多人说该作品除反映家暴、性侵的主题外也反映了“过度保护”对孩子的伤害,不太认同。听说作者在解释该作品立意时也提及了“过度保护”(未经考证),但是作品内容好像没有意在表现这一点。
 
  (个人认为这个故事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狼吃羊,还有一条是变态侵犯孩子,两条线因为羊妈妈把人类小男孩领回家这个节点交汇在了一起,进而让受害者们相互治愈,共同抵御侵害)
 
 
  首先,这种保护是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下,为避免各种危险的不可控因素,不得已而为之,不应该归咎于羊妈妈“偏执扭曲的母爱”。
 
  短片中羊妈妈反复强调的是:“我不在家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要随便开门。”划重点,前提是“不在家”。短片里好像并没有说明小羊们是一直都这样被关在家里的,羊妈妈在家的时候也许也会打开门带着小羊们在草地上嬉戏。换句话说,小羊们是在羊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受到伤害的,这7只小羊除了1只幸免于难的,可有5只是她从狼肚子里一只一只掏出来的,还有1只已经化成了尸骨。代入羊妈妈的视角体会一下,经历了这样的创伤,或者说是教训,羊妈妈再三告诫小羊们“我不在家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要随便开门”,这有问题吗?
 
  在人类社会中也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在一个家庭中长子因夏季野游溺水而死,家长就格外限制次子不让他独自去野外游泳。吸取同类牺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是生物的求生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再说现实中发生的很多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除了加害者,缺少警惕性导致“监护缺位”的成年人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2??
 
  其次,这种保护也确实是有效的,本质上是在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互相帮助”,因为“监护缺位”不可避免。
 
  羊妈妈很担心她的小羊们,但是不可能一直都在家里,她要出去给小羊们找好吃的,要去消灭森林里的狼给小羊们创造更安全的环境。有一个细节,门口的插销其中一个是一根扫把,原本可以抵住门,可是人类小男孩把它抽出来大半,才让他的父亲轻易地撞开了门。再加上狼钻不过的小窗,这已经是羊妈妈所能做到的、尽可能安全的环境保护了。
 
  小结一下,“插销很多的门”和“狭窄的窗”由此可见都不算“过度”。为什么会有人说这是“以爱的名义囚禁”,是“家长的控制欲”,还说“认为这没问题的才是最可怕的”,真就无语,羊妈妈和小羊们可能都想要配备百顷绿草场、高密度铁丝网、24小时银行级警报设施的大别野,咋地,你们给造呀?
 
  小羊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过关,锁好门利用好相对安全的环境不必说,发现狼靠近迅速隐蔽也很熟练,而且他们还会怀疑新加入进来的人类小男孩是不是“狼的新把戏”。居然有人把“你是第一个被吃的为什么毛还那么漂亮”理解成受害者对没有受害的幸运儿的“嫉妒”,emmm不否认这种情绪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在这里重点显然不是这个(不然没有被狼吞过的小羊得被排挤成什么样啊,而且其他小羊及时制止说“别说了,妈妈会生气”和很快被否认也像是在澄清这个可能发生的误解),因为《狼和七只小羊》原著是个童话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羊妈妈很早就告诉小羊们她不在时不要随便开门,小羊们也遵守了,但是狡猾的狼用面粉漂白了自己的皮毛、吃了会让嗓音变尖细的药,小羊们通过声音、门缝和窗台上露出的白色皮毛误认为是羊妈妈回来了,才开了门的,唯一没有被狼吞下的是藏在钟里面的老幺。这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质疑吗?这对小羊们来说可是血的教训。
 
  同时,该作品还通过这个童话故事的背景巧妙地反映了三点。其一,孩童没有那么强的判断能力。狼爪子和羊蹄在成年人眼中完全不同,不至于因为是一个颜色的就发生误认,可这样拙劣的伪装孩童未必能识破,他们也可能会把“狼”认作“羊”。其二,人类社会中有很多善于伪装的“狼”。就像人类小男孩的父亲,表面是用妻儿照片作为手机锁屏的温柔好男人、好丈夫和好父亲,嘴上念叨着“我找了你很久”、“不要离开爸爸”,任谁第一眼看到都会以为是个人,却因为儿子微弱的反抗就露出了狼的凶相开始撕咬儿子的衣服。其三,正因如此,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对未成年人的侵害有很多是隐蔽的。最容易留痕的脸、脖颈、手腕完好无损,儿子身上的伤痕都留在洁白柔软的仿羊毛斗篷下,留在不挽高袖子或者脱掉衣服就看不见的大臂上。
 
  这是在批判“过度保护”,还是在呼吁“更完善的保护”?说到这里该有答案了吧?
 
  -3??
 
  最后,私以为与其说该作品是在批判“过度保护”,不如说更多地反映了受害者的生活状态。
 
  羊妈妈代表了受害者家长的两种心态,两者其实也不矛盾。第一种是不愿接受现实。羊妈妈不愿意相信长子已经死了,她看到了其他五只小羊一只比一只严重的惨状,也大概猜到了长子的命运,观众看得到狼胃里的尸骨,她看见但不愿意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她心存侥幸地觉得这句面目全非的骸骨可能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她做不到从狼胃里掏出一副血淋淋的骸骨给在遍体残缺的兄弟姐妹中间哭泣的老幺看。因此羊妈妈才会把人类小男孩带回家,可以推测她是看到了什么,场景的相似让她产生共情,把其他可怜的受害者当作了自己已故的孩子(因此人类小男孩被羊妈妈带回时的不配合,与其说是对“过度保护”的反抗,倒不如说是安全长期受到威胁而对陌生事物感到的不安)。另一种是反抗现实。没有人能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就只能自己保护;没有人能为自己的孩子复仇,那就自己动手。羊妈妈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搭建起了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教会孩子们躲避和抵御危险。这一点所给予的警示在于,对公民人身权益最好的保护,应该来自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尽管羊在将人类小男孩视为已故长子、带回家关起来的事情上显得病态,但是不妨试试另一种解释:也许那些小羊们多数早已死去了,羊妈妈只是在四处营救跟她的小羊们命运相似的孩子,她带着捕兽夹出门,就是去完成这项弥补创伤的事业了。在这过程中她的手会沾满鲜血,会不会因此变成类似“狼”的存在,不得而知。
 
  小羊们代表了努力回归正常生活的受害者,是人类小男孩的某种映射。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留下的痕迹不可能完全消除,小羊们的外表是残缺、怪异的,这一点他们心里也很清楚(从问小男孩“你的毛为什么还那么漂亮”可以看出),因此羊妈妈把镜子翻过去并不是让他们逃避现实,只是尽量避免揭开他们的伤疤。小羊们对危险保持警惕,对环境保持机警,都是在经历过灾祸之后的应激反应,也即求生本能。就像现实中遭遇性侵的儿童极可能对某个与侵害人具备近似特征的特定人群产生本能的恐惧心理,在心理干预初期也不会强行要求儿童立即克服这种可能会变成终身阴影的恐惧。重重插销锁住的门和窄小的窗在小羊们眼里,可能并不是束缚,而是安全感。有人把说这是“过度保护”,并且类比了现实中叫孩子“不要打扮不要穿裙子就不会被骚扰”这样比较极端的理念,可是凡事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保护措施都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只能降低坏事发生的概率,但在现实中这个概率本来有多高,谁也不知道,现代文明社会,穿梭在不同的场所、遇见不同人的不同瞬间,这个概率是瞬息万变的,场所与人的安全与否都瞬息万变,所以我们反对受害者有罪论,在从受害者身上吸取教训的同时警惕推卸责任的加害者。可把话说回来,小羊们生存的环境不同,那是个森林,临近水源,附近肯定会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更何况已经发生过那样的事情,这时候看似“过度”的保护就十分有必要,这就好比处于地震带上的居民对防地震有更多经验一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