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名著改编、名著续写自然得糅杂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与价值理念,或者对原著内容给予新的诠释,以融合现代人的情趣。而这种延续性的发掘,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文学经典的影响力,还延长了传统古典名著的美学生命力。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火烧连营”,是三国的“收尾之战”。在《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中,著名悬疑作家何慕以谍战的视角,全景展现了夷陵之战的情报获取、传递、分析、斗争的历史细节。然后又在细节处,提出另一种诠释。
“兵者,诡道也。”风云诡谲的城,血腥杀戮的局,是生与死的隐秘战场。而同时,由于人物身份及关系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同一事件的表象之下,总是扑朔迷离地充盈着重重悬疑,这大概也是谍战文艺作品的魅力之所在了。杀戮仍在继续,“火烧连营”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蜀国由盛转衰,三国的政局与结局再无悬念。这正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潜伏着的间谍,以隐秘的身份左右着三国大小战役的局势,成为冷兵器时代最经典的传奇。
一部好作品,大体要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故事;第二层,是情感、信念;第三层,是哲学观念。何慕多年醉心于三国历史研究和《三国演义》考证分析,说起三国,滔滔不绝之状态常使人目瞪口呆。《三国谍影》系列悬疑作品就是其沉淀多年的井喷之作之一。月黑风高,谍影重重。《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的精巧之处在于悬疑情节的设计,作者何慕不但抓住了正面战场与情报暗战的冲突,还巧妙地在情节中嵌入了局中局、计中计、谍中谍,颇有西方间谍小说和心理惊悚文学的风采。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要讲一个好故事之外,还要让故事有更多内容,通过故事去表达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个体都是历史的人质,不论听命于谁,间谍首先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犹豫和退缩以及无奈且深深悲哀的人生。某种天才成就了他们,也可能毁灭了他们,而也正是这种人性之间的挣扎,使得人物和故事的轮廓逐渐成形并丰盈鲜活起来。我想,这大概就是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教授对谍战小说的高度评价:“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有人性的深度,都是……能让人回味很久的东西。”
好作品总是特定历史的形象反映。《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就是这么一部兼具快感和深度的悬疑作品。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间谍战历来都被广泛地运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各个领域。夷陵之战是蜀吴之间重要的战争,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吴蜀政治军事冲突的极端化的起始。作者何慕在《三国谍影3:火烧连营》很取巧地以典故“火烧连营”展开对人的内心纠结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既提升了故事的可读性,还给读者留出了思考的余地。这大概是《三国谍影》最独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