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像夏天微微发暖的溪流一样淌过我的生活。
它从被播出之前,就被大家拿来《我的大叔》相提,其实它们的气质有很多不同。 大叔更重职场,在叙事上以剧情演变引导观众的认知倾向,主角的身边有兄弟、发小和老友,离死亡更远,离烧酒更近。它给主角设定的方向感似乎很明确,或者是不要失去,要握紧手上的东西;或者是活下去,要赚更多的钱。 而失格的富情和康载,失格得彻底,是拥有后更进一步的失去,是自杀未遂后的苟活,是单亲父母注视下的落魄。主角唯一的方向或许是生与死。从第一集开始,死亡便如影随形:挚友死亡,丈夫死亡,父母死亡,流产(孩子死亡),自杀(选择死亡)……甚至是慢性的,就像生活对灵魂的凌迟,慢性是那么痛苦,又不得不理性地承受,要照顾反复病危的丈夫,要陪伴患上阿兹海默的父亲,要凝望着“一事无成”的自己走向枯萎。 这样的设定就像是我终极的梦魇,是我这一年来的心魔最宠爱的孩子。我是那么恐惧离别、恐惧关系、恐惧恶意、恐惧爱人(所爱与爱我之人)的死亡、恐惧爱人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候不安地死亡。我不知道究竟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至亲离世、甚至是在世的时候不愧疚,究竟要达到什么理想的模样,才能让ta们在如我公公那样突然面临死亡的时候,不会因我感到担忧和不安,而是能安息。我急于以一种可见的、普遍的成功,让ta们放心,让ta们安心地爱自己。 所以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能圆下富情不能再更加破碎的人生。 今天结局播出了,也许是因为没有大开,亦因此没有大合。它就像一本存在主义的论文,始终如一,浓烈地沉浸于当下的空气,平静地迎接一切反复的可知与时机的不可知。尽管早已预料,当我望着突然离世的富情爸爸,依旧伤心得无法呼吸,眼睛哭肿鼻子塞住,就像当初得知公公去世的消息一样。但我目不斜视地看完了他的倒地、人生走马灯、合眼、葬礼,因为我告诉自己必须这么做,就像当初望着合眼的公公,就像人从出生起便望着必然抵达的死亡。 如何能让亲人安心与安息,如何迎接早已预告的错过、离别与死亡,如何活着,也许不是没有唯一答案,而是没有答案。因为它总是必然发生的,是人力无法干预的,答案本身最无意义。 人的欲望边界比宇宙还要模糊,亲人永远无法放下对孩子的担忧,父母眼里的我们始终是孩子,成功是不断上移的标准,活着是日复一日的堆叠。就像如开头一般的结局,不会给人以质变的交代,而是告慰我们,接受只有量变的人生与自己。 失格的叙事是文字性的,像溪流静静地流淌。主角在旁白处淡淡说出的对话性台词,对方往往无法听见。多像那些文本框里反复删打的文字,但它还是被说了出来,这是这部剧诞生的目的,是它的极致温情———即如富情所说的,喜欢不能或是无法说给对方听,但要向某个人说出来,因为喜欢,所以要表达。它以剧集的形式,替无数失格的人说出来了。它没有魔法,不会改变任何人死亡的轨迹,不会化腐朽为奇迹,不会包治各样心病,甚至会短暂地强化心病带给人的痛感。但它做得很好,因为它替我重演了自己的心病,替我做了一次自我剖析和脱敏训练。接下来的要看我自己。 慢性死亡的另一个视角,是细水长流地活着。既然一切许诺都敌不过死亡的分量,不如就不要许诺什么。 谢谢《人间失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