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豆瓣评分9.3背后:《我的章鱼老师》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纪录片创作

时间:2021-12-24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董向钦 点击:

  “‘看见’和‘感受’是两个概念,很多时候人们知道问题的存在,只是缺乏切身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章鱼》的这种叙事方式带给观众对于自然的“移情”,这是所有教科书、研讨会和科研文献无法做到的。

我的章鱼老师

  《我的章鱼老师》给我的一个直观感受是,这部纪录片无论是题材还是剪辑方式都不同于国内主流的纪录片。首先是题材,这部纪录片以海洋保护为主题,背景为”海藻林”——海洋沿岸由海带、海藻组成的浅水生态系统,主角是一只生活在海藻林的章鱼,和南非纪录片导演、环保活动家Craig Foster。

  然而,提起环保主题的创作,国内电影人能想到更多的创作方式是去揭露“血淋淋的现实”。这种方式固然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但《章鱼》之所以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它把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界“善念”,这种情感投射就像片子中Craig和章鱼的关系一样,是接近爱情的。

  就像Pippa在大师班提出的一个观点:“‘看见’和‘感受’是两个概念,很多时候人们知道问题的存在,只是缺乏切身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章鱼》的这种叙事方式带给观众对于自然的“移情”,这是所有教科书、研讨会和科研文献无法做到的。

  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我希望通过分析《章鱼》部片子的故事呈现方式,能够引起大家一些思考,以及看到一些在国内纪录片话语体系中比较少提及的部分。

  不是“章鱼”而是“我的章鱼老师”

  《章鱼》的叙事是通过主角Craig的采访来展开的,这种方式在剧作上称为“主人公第一人称视角”。为什么不是第二人称或者是全知视角?其实从标题《我的章鱼老师》就可以看出来,这不是一部仅仅关于章鱼的故事,而是关于主人公与章鱼共同的故事。区别于大多数我们看到的自然类电视纪录片,这部电影加入了一条情感线,即Craig对人和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变化。即主角Craig作为“观察者”,他自身是如何从观测章鱼转变到自省,以及自我改变的故事。这种第一人称视角加上双线叙事的方式更多存在于剧情片当中,从剧作的层面来说,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丰富影片的层次,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影片的立意。

  关于人称的选择,一个常举的例子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通过瑞德(摩根·弗里曼饰)的口吻讲述的,而不是通过全知视角去观察主人公安迪(蒂姆·罗宾斯饰)是如何越狱的。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要让越狱这个事充满悬念。典狱长第二天才看到安迪在寝室挖的大洞,如果采用全知视角,那么观众就不会产生和典狱长同样的惊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一部关于越狱的片子,越狱只是其中的元素,关键于“救赎”二字。确切地说,如果不是瑞德被安迪感染,完成自我救赎,片名就不成立。同样的道理,在《章鱼》中,主人公Craig在和章鱼的接触中逐渐自省,从而改变了他对待家人、对待世界的看法。重点在于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而不是单单是章鱼。

  “残酷自然”还是“童话自然”

  这是一部反思人类和自然关系的片子,这自然要涉及到人类是如何认识自然的。《章鱼》中,Craig对章鱼的描述,显然是拟人化或者说是“童话”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像章鱼这样的主角。章鱼捕食了一只螃蟹,意味着可能一群小螃蟹失去了爸爸或妈妈;章鱼逃过一次鲨鱼的捕食,意味着这只鲨鱼只能去捕食别的动物或者饿死。在海洋世界中,达尔文的物竞天择无处不在;只是摄影机总是带有偏见去定义主角,这点在自然纪录片中常见。

  比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导演如何去呈现他/她的世界观。在《章鱼》中,导演的世界观和主角Craig是贴合的,是隐藏在摄影机后面悄无声息的。与之相对,也有导演选择用自己的世界观直接介入叙事的,甚至与主角针锋相对的。最典型的就是赫尔佐格的《灰熊人》。

  在《灰熊人》中,赫尔佐格提出了反童话的世界观。这部影片的故事是基于美国民间灰熊保护人Treadwell,与1999-2003年在阿拉斯加拍摄灰熊素材,最终被灰熊活活吃掉的真实事件。导演赫尔佐格利用Treadwell拍摄的素材,用赫尔佐格的第一人称口吻重新讲述了这个故事。

  区别于《章鱼》中导演Pippa选择将自己的世界观隐藏在摄影机后面,赫尔佐格则赤裸裸地提出与主人公Treadwell相反的世界观——赫尔佐格在影片中批判崔斯汀的世界观为“童话”,而Treadwell对灰熊所有的热爱,在他看来是一种一厢情愿甚至是傲慢。他在影片中这么评论:“我始终难忘的是,在Timothy Treadwell拍过的每一头熊的脸上,我没看见亲密、理解与仁慈,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对我来说,所谓的‘熊的神秘世界’是不存在的,熊的眼神只是在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Timothy Treadwell却视其为朋友、救星。”

  在赫尔佐格看来,自然和人类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而这个界限是需要人类去敬畏的,任何越界的行为都是愚蠢和危险的。在《章鱼》中,Craig曾有两次越过了这个界限,第一次是试探性的接触,而第二次则是在章鱼和鱼类玩耍的时候,让章鱼趴在自己的胸口。童话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足够安全的。但试想趴在Craig胸口的不是一只巴掌大的章鱼,而是巨型枪乌贼呢?

  不仅章鱼被拟人化,片中的自然界的同样是拟人化的。

  “你和这个自然世界接触,同时它也在和你对话,以一种视觉的语言。我爱上了她(章鱼),但同时也爱上了她代表的那个神奇的野外。是她让我感觉到你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访客。”

  Craig在片尾说的这句话代表了整个影片对自然的态度,它可以被看作是浪漫的、童话式的世界观,但不可否认它确实是被西方环保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这也是《章鱼》作为一部环保片和商业片,和主流意识形态嫁接的表现。

  剧情片Or纪录片

  区别于典型纪录式的纪录片,《章鱼》有更加接近剧情片的叙事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两条故事线:第一条是明线,即关于章鱼是如何在复杂的海藻林捕食、避险、生育和死亡的;另一条是主人公Craig自身情感线,由认识章鱼到自我反省,再到重新认识自己和自然、家人的关系。两条线索由Craig不断深入地观察章鱼这个行为来联结。为了清晰表达这两条线是如何交织和发展的,我画了一张简单的图:

  可以看到,Craig情感线更接近“三幕剧”的形式,即Craig从迷茫到与自我和解,从冷漠到开始关心周遭的人事物,从游离于自然之外到成为自然中的一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